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药剂科 > 06
编号:10303081
我国神经药理学研究的主要进展(下)(4)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在我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居各种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或第二位,这与国人的饮食习惯及高血压发病率高有关。科学家的兴趣是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的钙拮抗剂,着重找出对N型钙通道有选择性作用的药物。尽管目前对钙拮抗剂使用的利弊得失存在不同看法,但选择性扩张脑血管的钙拮抗剂及N型钙通道阻滞剂用于脑血管病的治疗尚难被现有其它类型药物所取代。抗氧剂是当前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另一类受重视的新药,来自天然产物的抗氧剂备受青睐。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和NO合酶抑制剂研究也在积极开展之中。

    失眠、焦虑、紧张和心理压力是现代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病症,社会对这类药品需求量很大,应加强这方面研究。在镇痛药方面,研究重点是寻找不成瘾的新型镇痛药。在戒毒药方面,主要寻找可防治精神依赖性的药物。

    2.天然药物和仿生药物的研究 我国的研究历史业已做出结论,即传统中药和天然产物是发展新药的重要途径。除采用现代技术提取有效成分、改造结构外,还应扩大到中药复方的研究,它体现了药物相互配合调节整体生理功能平衡而发挥治疗作用的科学指导思想。开展海洋药物研究,从中提取多糖类化合物用于抗脑缺血,抗脑血栓等研究。
, http://www.100md.com
    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的许多药物都是来自人体内源性活性物质,如各种激素、细胞因子、活性肽、神经营养因子,等等。科学家通过大量生理、病理、分子生物学研究,已逐渐得到这样的共识:机体或细胞的生理过程都是由多种因子相互协调的结果。有兴奋性递质,必有抑制性递质,有作用于受体的激动剂,必有内源性的拮抗剂,有自由基的产生,必有清除自由基的物质,有转录酶,就有逆转录酶,有促细胞凋亡的基因,也必有抗凋亡的基因……。正是这种相互协调、相生相克的平衡的破坏,疾病才得以发生。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调节失衡的机制和明确治疗疾病的靶点,即可从动物可人体提取各种内源性物质,再回到人体去治疗疾病,使之恢复正常的代谢调节。以上是研究仿生药的主要目的。内源性活性物质使用得当,其所带来的副反应往往比合成药或中草药都少。

    中枢神经系统有两个特点,一是神经元的数量只减无增,神经元能否再生,仍是一个未解决问题:二是神经元有两种死亡形式——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程序性死亡或细胞凋亡受基因编码调控。ICE(Ced-3或IL-1β转换酶)家族成员在其假定的活性部位存在一个保守序列即五肽(QACRG),通过选择性切断天冬氨酸残基部位使许多蛋白质分子降解。另一类促凋亡基因是TNFR(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它们在胞浆内区域的羟基末端附近有约60个氨基酸的同源区,称之为死亡区,是诱导凋亡所必须的。与此相反,机体存在不少抗凋亡基因如bcl-2和p35,推测后者的抗凋亡机制是通过直接抑制ICE家族成员半胱氨酸蛋白酶实现的。为保护受损的神经元或长出新的突触,科学家希望于神经营养因子(如NGF、NT-3、BDNF等)。许多实验已证明,它们可使受损的神经元得以恢复并能阻止细胞凋亡。它们还具有钙缓冲作用,减少胞内钙超载。
, 百拇医药
    3.靶向载药系经纬度的研究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首先必须能够透过血脑屏障(bood brain barrier, BBB),并在脑内达到发挥作用所需浓度。大多数非神经组织毛细血管壁上内皮细胞之间约有直径为50nm的孔隙,而脑毛细血管内皮之间是紧密连接的,其有效孔径约为14-1.8nm,因而只有药物直径小于1.8nm或分子量小于1000时,才有可能通过BBB。体内有无数的蛋白、多肽或其他大分子物质。已知其中的某些蛋白、酶、肽类物质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这种情况发生主要归之于血脑屏障的主动转运,也即通过些特异的载体系统来完成。

    目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或因亲水性大,不易透过BBB,或虽有脂溶性也可透过BBB,但在脑内停留时间短暂,代谢失活快,或因分子量大,特别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大量基因工程产品,生物大分子如多肽、多糖等,不能透过BBB。经长期研究,已提出多种改变血脑屏障渗透性的途径,来增加药物进入中枢的机率。其中,最用的途径是改变药物的化学结构,合成前体药物,增加脂溶性,或合成载体携带药物透过BBB。美国学者Boder以二氢吡啶为载体,建立了二氢吡啶—吡啶铵盐氧化还原转载系统,为药物靶向转释于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该结构在脑内被氧化成吡啶氨盐,因其亲水性强,难以透过BBB,被封锁于脑内产生作用。类似的工作还很多。总之,血脑屏障与药物转运是一个意义深远的重要课题。要发展神经药理学,提高神经药物的作用,加强靶向载药系统研究,势在必行。, 百拇医药(张均田)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