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消化内科 > 01
编号:10299002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我国学者对溃结(67例)患者的临床分析资料表明,以轻中型病例为多,未见暴发型,无一例因病情加重而手术(7)。该67例中大多数呈慢性复发型(54例,占80.6%),其他为初发型(6例,占9%)或慢性持续型(7例,占10.4%)。另一组报道486例溃结中,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者7例,为1.44%,明显低于国外发生率(4%-10%)(4)。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2.1大便检查:诊断溃结,应首先确立肠道有炎症的存在;肠道的炎症细胞可能渗入肠腔,大便检查即可证实粪便中白细胞或红细胞的存在。这是一项最基础的,简便而有效的证实肠道存在炎症的检查(1)。感染性病因所致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往往与溃结难以区分。为此,任何一个初诊或复发病例均应作病原学(细菌与寄生虫)或血清学(阿米巴等)检查;对于有近期住院或应用抗生素史者,更应进行难育梭状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le)的检查,以排除伪膜性结肠炎的可能(8)。
, 百拇医药
    2.2内镜及活检组织学检查:其重要性越来越得到肯定。内镜检查在很多情况下已取代放射学而成为首选检查(8,9)。内镜(直肠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检查可见溃结时的粘膜特征性改变为:正常结肠典型的血管分布型模糊不清或消失、粘膜颗粒感,脆度增大,以及粘膜溃疡等;炎症主要侵犯直肠,并可呈对称性、环状与非间断性地向近端结肠蔓延(1,8)。Hanauer指出(1),在无肛周病的情况下,远端结肠呈弥漫与连续性的粘膜炎症改变,而其上缘与外观正常的邻近肠腔粘膜有明显的界限时,即为典型的溃疡性直肠炎或直肠乙状结肠炎的表现。

    但如所周知,上述这些内镜表现并非特异性。在内镜下所取得活检标本进行的组织学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有助于鉴别诊断的价值(8,9)。在急性发作性脓血便情况下,粘膜活检可有助于鉴别溃结与感染性结肠炎(这在我国,尤其是农村患者更为重要)。两者相比,溃结的活检标本中往往更易见到隐窝分离,隐窝扭曲与隐窝萎缩性改变;急性或慢性炎症细胞更多地见于固有膜层,中性白细胞更易见于隐窝上皮层中,隐窝基底部浆细胞增加更多,以及有更多的基底膜淋巴样细胞聚集;相反,隐窝脓肿则仅是炎症的一种非特异性表现,并非是一特异性诊断指标。此外,另应注意一些提示感染的组织学特点,如热带阿米巴、伪膜(见于难育梭状杆菌性结肠炎),以及病毒包涵体(见于细胞巨病毒或疱疹性结肠炎)等。内镜及活检组织学检查,也有助于鉴别一些非感染性结肠炎,诸如缺血性、放射性、胶原性、显微镜下结肠炎、药物诱生性结肠炎,以及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症等(1)。因此,临床医师与实验室(病理与检验)之间的密切与有效的交流,是及时作出正确诊断的重要决定因素(9)。
, 百拇医药
    2.3钡剂灌肠:急性溃结早期可呈正常表现,或呈结肠激惹与不完全性充盈表现,也可因浅溃疡而沿全部结肠边缘呈现出一条模糊线表现,更急性期溃疡变深时,应注意钡剂灌肠安全性,这时结肠可呈粗糙不平与不规则表现;溃结慢性化时,结肠袋可消失,肠腔变窄,呈管状,或出现缩窄等(1)。

    2.4实验室检查:血沉与其它急性相反应物(如C-反应蛋白等)均可能增高,但患者间差异较大,无确切的诊断价值(1)。新报道的抗中性白细胞胞浆IgG抗体(antineatrophil cytoplasmic Ig G antibodies, ANCAs)及抗酿酒酵菌抗体(anti-saocharomyces cerevisiac antibodies, ASCAs)及细胞因子(IL-1,IL-2Ra,IL-6,IL-8,TNF-(受体等)及多种粘附因子等,可有助于溃结活动性的评估,作为诊断指标则缺乏特异性与敏感性(10)。

    2.5溃结的诊断标准:我国在1993年举行的全国慢性感染性肠病会议上根据临床症状、内镜及粘膜活检与钡剂灌肠等表现制订有较详尽的诊断标准,已广为沿用至今(11)。

    2.6鉴别诊断:除上述内容外,可进一步参考表4。, http://www.100md.com(郑家驹)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