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事药政 > 各家评论
编号:10324811
医药物流在机遇与风险之间前行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65期
     在山城重庆,时珍阁、和平、桐君阁旗下三个大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三足鼎立,医药物流业的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又一焦点

    日前,占地面积30亩、投资7000万元的桐君阁重庆药品物流配送中心主体工程竣工;此前的9月6日,毗邻桐君阁的时珍阁药品配送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巧的是两家物流中心前后距离不到100米,可谓近邻;而在今年底,计划投资1.88亿元的和平上桥药品物流配送中心也将破土动工……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以这样的速度和规模出现在同一个城市,全国绝无仅有。一时间,业界关注。“医药企业纷纷投巨资建立大型物流配送中心,这是继连锁药店‘跑马圈地’后医药行业掀起的又一股‘烧钱’运动。”

    一些医药流通专家警告说,医药流通领域正在掀起的物流投资热潮存在着巨大风险。“一些医药企业不顾自身实力一味追求超大超先进的物流配送系统,弄不好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甚至有被拖跨的危险!”
, http://www.100md.com
    医药物流热浪翻滚

    2002年,太极集团桐君阁西部医药、中国医药集团、北京医药股份、上海医药股份、广州医药股份、新疆新特药公司、重庆和平药房等10家医药流通企业获得国债贴息贷款,从而拉开大型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战幕。一时间,医药企业物流建设一风起云涌。目前,这10家企业的项目全部获得批准,贷款已经到位,绝大多数已经整地开工,动手较早的上海医药股份、桐君阁西部医药等已经投入运行。

    进入2003年,中国医药物流建设热度有增无减。各种不同投资背景、不同规模的医药物流项目纷纷上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在武汉,已有4家已建和在建的医药物流中心;在成都五块石,除了已经建成的桐君阁西部医药之外,迪康集团与重庆医药股份计划投资4亿元人民币,加紧打造和平医药配送交易中心;在华东地区,浙江国大、武汉同济堂、湖北九州通等各路地方诸侯,纷纷筹资上马区域性物流中心。这些规模或大或小的医药物流中心,少则投资4000万元,多则数亿元。
, 百拇医药
    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这股正在兴起的医药物流热中,并非所有参与者都能尝到甜头,而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据桐君阁股份有限公总经理兼西部医药董事长雷励介绍,桐君阁西部医药建立不到一年时间,现已拥有1000余家稳定的供货企业、200余家二级分销商和近5000家药房、诊所、医院等终端销售网点,日均销售额已突破400万元,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已经牢牢占领了川渝医药物流的主市场,并且初步辐射全国。谈到物流中心下一步的发展,雷显得很有信心,“成都西部医药将与今年底正式投入运行的姊妹公司——重庆桐君阁药品物流中心一道,形成犄角之势,遥相呼应,稳稳占据整个西南地区药品流通的命脉”。

    与桐君阁的志彰意得相比,有些企业的物流建设却陷入了难堪境地。在九省通衢的武汉,已经有四家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而其中一家已因业务不足出现亏损。另据资料显示,由于物流有效需求不足,中国物流中心平均空置率高达60%。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药集团副总经理、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非常担心,他说:“现在,所有搞物流的企业都很头疼的是不知道市场会有多大的货量,这就很难决定物流中心自动库的规模;搞高架库的话,人工费、机械费非常大,还有分拣量也是一个未知数。如果企业规模小,消化能力弱,这些问题将会很难对付。医药企业的物流发展既要有超前意识,更需要考虑现实。否则,不仅钱会被‘烧掉’,巨额债务还会把企业拖垮。”

    三大因素催生物流热

    医药物流热如潮起汹涌,绝非偶然。

    业内人士指出,入世后医药行业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今年初,我国正式开放药品分销服务领域,到2004年底外资将全面进入这一领域,这意味着中国医药商业将迎来又一次大洗牌。医药物流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医药企业正在采取积极举措应对入世挑战,是一种降低医药流通运行费用、合理配置资源的自救行为。朱长浩分析说,近年来,我国药品行业的毛利率一直在下降,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物流费用占到医药工业企业的30%~40%,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在3%左右。比较而言,高额的物流费用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大桎梏。
, 百拇医药
    朱长浩进一步指出,医药物流投资热的出现与三大因素关系密切。一是GSP认证迫在眉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明确规定,2002年12月30日全国大中型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必须完成GSP改造及认证工作;2004年6月30日,所有的医药商业企业都必须通过GSP。这在客观上迫使医药经营企业必须投资进行软硬件设施建设,否则就过不了GSP这道“生死线”。二是工商一体大势所趋。大型医药工业企业日益与商业企业结缘或者联姻,走工商一体化的路子,不断拓展、扩大自己的销售网络,这些销售网络的建立需要相应的仓储设施,与其租用仓库,倒不如与商业企业共同投资。三是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需要。现在药品差价利润已被生产企业和医疗单位所瓜分,“上下游联合挤压中间”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医药生产企业要想占领市场,就必须提高产品竞争力,而要提高竞争力就必须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而现代医药企业的大物流、大配送是降低流通成本、整合药品供应链的有效举措。

    未来之路如何走好
, http://www.100md.com
    商务部经济运行局医药处副处长陈仙霞指出,对于医药物流热问题应当一分为二地去看待。她认为,从整个行业来说这样的做法肯定有利发展,但具体到一些项目确实有超前苗头。

    陈仙霞说,国债投资的10个大型物流专项都是排位靠前、年销售达到几十亿元的医药流通企业,比如上海医药股份、太极集团,这些大型医药企业的年销售额超过五、六十亿元。他们有能力、也有必要上马大型的物流配送项目。但从目前企业所报的国债项目来看,有些是自有资金不足,却想搞上亿元的大项目,是否会有回报、回报有多少是个大问题。毕竟,国债也是需要还本的,没有规模经营的支撑,这个包袱会非常重。她希望企业走一条务实的路子。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于明德介绍说,建设现代医药物流体系的目的是为了“降费增效”,即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和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改革、创新业务流程,以达到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最终目标。于明德指出,我国医药流通业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费用高、效率低。因此,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提高员工素质以及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比建一个大型物流配送中心更重要。
, http://www.100md.com
    于明德还指出,医药物流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他主张中小企业要联大靠强,大企业或成功的先行者,要主动为中小企业服务,通过服务可以促进企业的做大做强;同时,中小企业要转变观念,乐于接受物流服务集成商的服务,做一个有效益的被集成者。如果把中小企业比做“点”的话,那物流就是“线”,“串点成线,联线成网”才是成功之路。

    相关链接:医药物流“实战演习”

    回顾国外医药物流配送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有4种模式值得我们研究:自办物流、外包物流、联办物流、自办物流和外包物流相结合。事实上,每个企业情况都不一样,任何发展模式都有优点和不足。企业在决定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自身情况和外部经营环境,选择合适的模式。一般情况下,如果物流是属于企业核心能力的业务是不外包的,否则可以外包。下面是我国医药企业在物流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实例,可供借鉴。

    企业重组,再造市场网络
, 百拇医药
    医药流通企业间的重组联合正成为一种趋势。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型医药商业集团逐步形成。如金陵药业和南京药业强强联合成立南京医药产业公司,双方通过资源重组和市场网络的整合再造,已经表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资源共享,互惠双赢

    通过物流外包可以使企业充分利用外部先进技术、专注于核心业务、注入新思想、节约成本、提供最佳报务、提高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和灵活性等。如太极集团根据经营需要,在开拓农村市场的过程中,积极借助供销合作社的供应网络设立农村药品专柜,合理有效地利用了自身和供销合作社的物流资源。珠海联邦制药公司已经有20亿元的销售额,他们通过认真的分析、比较,还是选择了第三方物流。浙江康恩贝、赛诺菲、英特药业等药品医药企业纷纷将物流外包给——杭州邦达物流有限公司,双方还结成了物流联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久前,康恩贝销售公司与邦达公司共同在产品销售大区及客户中进行了“注册用户查询系统反馈意见”的调查,结果显示:客户满意度达83﹪。这一结果表明,选择第三方物流形式基本得到了客户的认同,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上海医药股份考虑到冷藏药品的特殊性,委托奶业公司的冷链系统为其冷藏药品服务,奶业公司不仅仓储冷藏条件好,连运输过程也全部是冷藏,这方面远比医药企业有优势,这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好创意。

    战略联盟,一体化发展

    医药批发商、医药生产企业和药品分销商之间应结成紧密的协作关系,形成经营战略联盟,以减少医药流通渠道摩擦内耗,提高渠道运作效率。如太极集团与上海雷允上、湖北九州通、陕西华远和广州医药等国内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此举对战略双方充分利用对方市场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产品进入市场成本十分有利。除此之外,医药生产企业通过与医药商业企业的一体化发展,有效整合了流通、生产和销售环节,加快了医药行业的发展。三九集团、太极集团、海王药业等中国医药生产巨子的流通销售公司先后建立自己的连锁零售药店,并在一体化经营模式慢慢做强做大的基础上成功上市,渐渐具备了同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更证明了一体化经营是迈向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第一步。, 百拇医药(天 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