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事药政 > 展会信息
编号:10434597
亚太地区骨质疏松专家齐聚kk岛进行学术交流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5日 康易
     当雌激素疗法被亮起“红灯”时,骨质疏松治疗是否已走入困境?当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从骨密度说转到骨强度说,如何以此来审视传统的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不足?当前骨质疏松研究的热点是什么?不久前,中国、新加坡等亚太地区国家的骨质疏松专家聚集马来西亚,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讨。

    雌激素已是昨日黄花

    马来西亚骨质疏松协会主席AmirKhir教授在本次论坛中,对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的研究动态进行了专题报告。

    他指出,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上,目前人们主要应用三类药物:抗骨吸收药物、促骨形成药物和维生素K2、STROTIUM。抗骨吸收药物包括基础治疗使用的钙加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专业治疗使用的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磷酸盐类药物。促骨形成的药物包括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1~34片段。

    钙剂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是一种有效的制剂,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不能作为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维生素D的使用对老年人保证体内有充足的维生素D十分重要。但丹麦的一项研究表明,绝经后妇女使用维生素D,并不能降低其骨折发生的危险。法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钙剂加维生素D可以降低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风险。雌激素可以提高髋部和脊柱的骨密度。上个世纪80年代有研究认为,在绝经早期开始使用雌激素,可以达到最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而且应该使用10年或10年以上。一些回顾性研究也表明,长期使用雌激素可以使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降低30%~50%。然而,去年一项名为“WHI(妇女健康促进计划)”的大规模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表明,雌激素虽然确实对骨骼有益,也能够提高骨密度,并可使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降低34%,使直肠癌的发生率降低37%,但该研究的一个更令人震惊的发现是:雌激素的使用使心脏病发生的风险增加了29%,使中风发生的风险增加了41%,使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率增加了26%。该研究对雌激素应用于骨质疏松治疗的总体评价是弊大于利。也就是说,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上,雌激素仅仅有利于降低骨折和直肠癌的发生率,却增加了心脏病、中风、乳腺癌发生的风险。因此,骨质疏松作为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适不适合使用雌激素已成为非常值得商榷的问题。许多国外学术组织和机构在WHI研究公布后纷纷建议,将雌激素的使用局限于最小剂量、最短时间,且仅用于缓解更年期症状。
, 百拇医药
    雌激素的使用走入了困境,但却并未让医学专家们对骨质疏松的治疗束手无策。因为目前国际上推出的非激素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已可以解决雌激素治疗的弊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以提高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并可有效地降低新发生骨折的风险——一年内将椎体骨折的风险降低68%;三年内降低55%;将多发骨折的风险降低93%。

    在降钙素研究方面,人们发现,当在治疗剂量为200IU时,降钙素可使发生骨折的风险降低33%,但在100IU和400IU时,其对发生骨折风险的降低不是很明显。另外,降钙素在升高骨密度方面作用不大。

    目前,惟一能促进骨形成的药物PTH(甲状旁腺激素)刚刚在美国上市。经1637位绝经后妇女使用表明,PTH可以将骨密度提高9%~13%,并可降低发生椎体骨折的风险。

    遗传学研究成为热点

    张华俦博士是参加此次亚太骨质疏松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他来自北京医院骨科,是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青年委员。在本次会议的间隙,记者就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问题,采访了张华俦博士。张华俦博士提出遗传学研究正成为骨质疏松的研究热点。
, 百拇医药
    “人种不同,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也不同。”张华俦博士开门见山。接着他描述了其中的差别。

    “虽然在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上白种人最高,黄种人次之,黑种人最低(有研究认为,这与不同人种的维生素D受体的分布不同有关),但在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上,黄种人比白种人还要高。去年,在香港特区举办的一个有关骨质疏松的研讨会上,与会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尽管有专家从解剖学的角度,将此归因于黄种人的股骨颈长轴较白种人长,摔倒后易于发生骨折,但要在此问题上得到一个能够取得共识的、有说服力的结论,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骨质疏松是一种复杂的、发病机理还没有彻底被人们了解的骨代谢性疾病。该病涉及遗传、内分泌代谢疾病、妇科疾病、老年病以及营养学、放射医学、运动医学和生物力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等。”接着,张华俦博士向记者介绍了骨质疏松的研究动态。

    张华俦博士说,通常,人们从峰值骨量获得及净骨丢失率两方面来探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一般来说,低峰值骨量结合高骨丢失率可导致骨质疏松,而激素(如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甲状腺素等)的调控因素、营养因素(如摄钙量低、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等)、物理因素(如活动与负重、日光等)、种族和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因素、孕娠因素等,都与骨质疏松有关。
, 百拇医药
    目前,人们对骨质疏松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并在其基因遗传学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负责运送磷酸盐和钠的NTP2a基因若异常,将使磷酸盐从体内流失,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和肾结石;日本歧阜县国际生物研究所,对1500名年龄在65~70岁妇女的“TGF-β1”基因的碱基排列、血液中雌激素的浓度以及骨密度等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两个碱基对闭经后骨量的减少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医学遗传学专家在骨质疏松-假性神经胶质瘤综合征遗传家系研究中发现,LRP5基因突变是该综合征的病因,该家系中携带此突变基因但未发病个体的骨密度,显著低于正常人。

    此外,维生素D受体基因、I型胶原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和IL-6基因等编码的蛋白质,都参与了调控骨代谢活动,因此对这些基因的研究现在已成为骨质疏松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I型胶原基因在不多的研究中就极其显著地表现出与骨量的相关性;雌激素受体基因与骨转换的关系也与临床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高骨转换率相吻合,因此有必要对这两种基因进行系统的研究。
, 百拇医药
    张华俦博士同时指出,目前人们认为,骨转换是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许多激素、细胞因子及细胞协同完成。其中任一环节的变化,都影响骨量的获得和骨转换的平衡,而每一环节显然都受控于基因,而受控于多基因的可能性要比单基因大。因此,要从基因角度探讨骨质疏松问题并对它的发生做出预测,就必须对多基因及基因多态性进行全面研究。

    一个新的观点:骨强度说

    来自瑞典的OlofJohnell教授,给本次论坛带来的是目前人们对骨强度的认识,以及根据这一认识所产生的对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的质疑。

    Olof Johnell教授指出,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中,大部分药物通过抗骨吸收来达到治疗目的。但目前的研究发现,雌激素等抗骨吸收药物在降低椎体骨折风险方面效果基本相同(约为30%~40%),而在提高骨密度方面,这些药物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药物可以提高1%,有的药物可以提高8%……这使人们产生了怀疑,即骨密度的提高能否代表骨折风险的下降。因为,按照常理,骨密度提高的越多,骨折风险下降的比率也就应该越大。但现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如在对盐酸雷洛昔芬的研究中人们发现,骨密度的上升只能解释10%以内的骨折的下降;在对可明显提高骨密度的氟化物的研究中人们也发现,氟化物虽然可以很快地提高骨密度,但它却使骨变硬、变脆,这对骨的健康非常不利。因此人们认为,在骨的健康方面,除骨密度之外,一定还有别的因素在起作用。
, 百拇医药
    通过大量研究,一个新的概念——骨强度,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骨强度是骨密度与骨质量的结合,其中,骨质量包括了骨的转换率、骨矿化程度、骨骼微小破坏的累积以及骨骼的结构。骨质量在预防骨折的发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001年,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对骨质疏松做出了新的定义:一种由于骨强度受损而使个体骨折风险升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这个定义扭转了人们过去仅从骨密度来观察骨骼,却忽视了骨质量的局面,并且强调了骨强度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密切的关系,使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从过去的骨密度说转到了骨强度说。

    根据新的骨质疏松的定义,目前人们对二磷酸盐类药物的作用产生了怀疑:该类药物是把骨代谢(骨转换)率降低到绝经前的正常水平以下,使骨的代谢非常缓慢,这样虽然可以减少骨密度的下降,但同时由于新骨形成的减少,也使骨的微小破坏得不到有效修复,使其微小破坏累积得越来越多,进而使骨骼出现空洞等结构上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骨密度再高,骨骼也处于不健康的状态。
, 百拇医药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骨质疏松治疗上的良好表现,也为人们的上述怀疑提供了佐证。即该调节剂的益处,源于其不但能够把骨代谢率降低到绝经前的正常水平,还能使骨代谢处于正常状态,从而维护了骨骼的健康。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临床研究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不是雌激素,也不是孕激素或其它激素。它是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在某些组织当中起到类雌激素作用,在另外一些组织当中起到雌激素拮抗作用。”香港中文大学Annie Kong教授在本次论坛中,向与会者介绍了两项近期结束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骨骼作用的研究。

    在亚太地区开展的“盐酸雷洛昔芬和安慰剂对健康的绝经后亚洲妇女骨代谢生化指标作用临床研究(GGJE)”,观察了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盐酸雷洛昔芬60毫克/天在短期内(6个月)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作用,并与安慰剂的作用相比较。此外,该研究还观察了在长期(12个月)盐酸雷洛昔芬治疗下椎体骨密度变化的情况以及治疗的安全性。
, 百拇医药
    参与这一双盲、随机研究的国家和地区有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香港、台湾、巴基斯坦和泰国。每个国家和地区入选患者约100人。其中,安慰剂组共有485人,盐酸雷洛昔芬组有483人。两组受试者在基线年龄、身高、体重、绝经时间等方面都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其基线骨生化、血脂、骨密度指标上也非常相似。

    当试验进行到6个月的时候,在骨转换的生化指标方面,盐酸雷洛昔芬组的骨转换降低到绝经前较正常的水平(安慰剂组变化不大);在椎体骨密度方面,盐酸雷洛昔芬组提高了1.54%,安慰剂组则降低了0.31%。

    该研究还观察了两组在药物副反应上的表现:在皮肤潮红、潮热方面,盐酸雷洛昔芬组的发生率为5.6%,安慰剂组为3.5%;在腿部抽筋方面,盐酸雷洛昔芬组的发生率为4.3%,安慰剂组为2.7%;在静脉血栓方面,两组的发生率均为零;在其它可能由治疗所引起的副反应方面,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 百拇医药
    该研究的结论是,以盐酸雷洛昔芬60毫克/天治疗12个月,能明显升高椎体的骨密度,在治疗36个月之后可明显降低骨转化的生化指标;在受试的亚洲妇女当中,盐酸雷洛昔芬所产生的副反应与安慰剂相似。

    在另一项有25个国家、180个研究中心参加,历时4年的名为“盐酸雷洛昔芬多重结果评估试验”的研究中,研究者将7705名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妇女(平均年龄为66.5岁)随机分为3组:盐酸雷洛昔芬60毫克/天、120毫克/天各一组和安慰剂组。三组病人还同时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该研究的主要临床终点是椎体骨折、骨密度和安全性评价;次要临床终点是所有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三组患者基线情况基本相同。

    该研究发现,用盐酸雷洛昔芬60毫克/天治疗一年后,可使患者椎体骨折的风险降低68%。治疗3年,在从未发生过骨折的患者中,盐酸雷洛昔芬可以降低其55%的椎体骨折的风险;在基线已有骨折的患者中,该药可降低30%的椎体骨折的风险;在三年中,盐酸雷洛昔芬更将患者发生多发椎体骨折的风险降低了93%。
, 百拇医药
    在以前从未发生过骨折的患者中,用盐酸雷洛昔芬每治疗34人,即可避免一次椎体骨折的发生;在以前有过椎体骨折的患者中,用该药每治疗12人,就可避免一次椎体骨折的发生。

    此外,盐酸雷洛昔芬降低骨折风险的比率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表明该药是一种有持续性疗效的药物。

    在已有严重椎体骨折的患者中,盐酸雷洛昔芬可使其椎体以外骨折的风险下降47%。

    ■大会撷英

    ◆诊断标准应该因人而宜

    在骨质疏松的诊断方面,人们普遍认为骨密度(BMD)测量为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正常的骨密度为0—-1的标准差;骨密度低下的标准为-1—-2的标准差;骨质疏松的标准为≤-2.5的标准差;严重骨质疏松的标准为≤-2.5再加上骨折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然而,在本次会议中,这一由WHO(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骨密度测定标准,受到了与会者的质疑。因为有研究发现,许多人在骨量低于正常值2.5个标准差之前就已经发生了骨折。一些与会者强调,对于不同的人种,骨密度检测的标准也不应该完全相同。

    另外,许多与会者认为,对骨质疏松的诊断还要考虑一些不可改变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种族、性别、提早绝经、个体瘦弱以及骨质疏松的家族史。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钙剂摄入量不足、不好运动、吸烟、过量饮酒和过量饮用咖啡。

    ◆专家纠正常识性错误

    通过血钙检查就可以确定骨质疏松吗?张华俦博士对此持否定态度。

    因为,骨质疏松时血中的钙磷含量往往是正常的。这是由于,当血液中参与机体调节的钙含量不足时,骨钙就会被分解出来,不断被转移到血液之中。因此,即使患者已发生骨质疏松,其血钙的含量一般不会减少。

    X射线片也曾被应用于探测骨质的流失,但其敏感度不够。当X线片发现骨质疏松时,受检者已有30%的骨质丢失。

    目前,X射线吸收计是测定骨质的较好的方法。它检测速度快、精确,而且辐射较少,经常被用以测量脊椎和髋部的骨密度。

    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上,钙剂的作用被许多人夸大了。其实,钙剂主要在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须与其它药物如维生素D(促进钙剂吸收)、雌激素(应用上有争议)联合应用才能有效。而更年期后的骨质疏松主要由体内激素变化所引起,因此,单纯补钙根本达不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中国医药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