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中医药科研
编号:10373956
中医英语落后已阻碍了中医国际化进程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24期
     中医英语要发展 传统文化是其本

    中医名词“三焦”被翻译成“三个功能合成器”,“五脏六腑”则被译为“五个仓库和六个宫殿”,诸如此类的中医术语翻译不仅难为了中医研究工作者,更令国外人士如坠云雾中。中医英语发展落后已经阻碍了中医国际化的进程。

    目前国内中医英语缺乏统一标准,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和论著数量少且不系统。国内从事中医翻译的多为英语教师,不通晓中医学科,于是就闹出了一些笑话。譬如把中医的“生气”(生命力)译为“发怒”,把“带下医”(妇科医生)翻译为“躲在裙带下的医生”。另一方面,虽然国外学者一直在研究中医,并试图通过翻译将中医介绍到国外,但毕竟中西方存在语言、文化、价值观和思维逻辑上的差异。西方一位颇负盛名的中医翻译家就把中医术语“白虎历节”(关节肿痛)译成“白色的老虎在奔跑”。中医的很多概念就是普通的中国人都不易搞懂,让外国人理解就更难了。比如英语中有“肾”,也有“虚”,但两个单词连起来却无法表达中文“肾虚”的确切含义。

    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中心主任李照国认为,中医不同于西医,它是人文医学,而非纯粹的科技产物。西医与仪器及其“吐出”的化验单打交道,而中医的望闻问切,很重视与人的沟通。中医翻译也是最近几年的新兴专业,自从针刺麻醉术在西方引起震惊,世界各国日渐关注中医,掀起了中医翻译的热潮。

    现在国内的中医翻译教学存在着师资严重缺乏的隐忧,中医和外语两门学科需要较大的投入才能有所建树,而两者的融会贯通就更耗费时间和精力。此外,教材缺乏系统性也是困扰中医英语教师的一大难题。李照国认为,专家、专论和专著是判断一门学科是否建立的三大标准,而目前中医英语还很难被称为一门学科。因为理论框架的缺失,中医英语只是一门“准学科”。

    学生的语言及文化底子也是李照国所担心的。中医院校的外语教学改革任务重于普通高校,学生不仅要学习大学英语,还有医学英语(西医英语)和中医英语,对于硬件和软件方面有很多要求。李照国坦言,由于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底子普遍比较薄弱,中医英语就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众所周知,《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习者的“圣经”,学好中医必须能够熟读乃至背诵该书,但现在很多学生甚至连通读都做不到。因此,在研究生教学中,李照国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但是从研究生阶段再抓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太晚了。” (据3月30日《中国青年报》), 百拇医药(龚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