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药事药政 > 信息 > 正文
编号:10452325
国内外药企鏖战单独定价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30日 中国医药网
     发改委连续下发药品降价令!0/#.6, 百拇医药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了最新通知,对于盐酸雷尼替丁等18种药品将实行单独定价。这是自5月31日以来国家对大幅下调的24个常用抗菌药中17种药品暂执行单独定价之后,公布的第二批可以实行单独定价的药品。!0/#.6, 百拇医药

    与此相对的是,九月份国家发改委还将再次降低部分药品的价格,其中包括合资企业生产的已过专利期的原研制药品,降价幅度在30%左右。专家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内外药企在药品降价上对抗的体现。!0/#.6, 百拇医药

    发改委下降价令!0/#.6, 百拇医药

    早在今年4月初,国家发改委就已经下文指出,从2001年以来,“已过发明国专利保护期、且与仿制GMP药品差价超过规定幅度”的原研制药品,其临时性零售价格执行期限至2004年8月31日,今年9月1日起需按重新核定公布的最高零售价格执行。虽然国家对“原研药”的降价意向已十分明显,但仍给出了这些企业缓冲的空间,允许相关企业在2004年5月10日前提出单独定价建议。!0/#.6, 百拇医药

    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在今年24种抗菌药价格调整之前,许多专家曾向发改委一致提出,原研药也应降价,发改委在顶住了一些外来压力后,最终决定将在调整之列的专利药价格下调15%,“原研药”降20%,而国产GMP药品则降30%。!0/#.6, 百拇医药

    跨国药企要单独定价!0/#.6, 百拇医药

    美国医药巨头礼来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新药的研发投入巨大,并且新药的市场前期推广的投入也比仿制药多得多。据了解,每研发一个新药都要投入6亿~8亿美元,时间则要花上8~12年。!0/#.6, 百拇医药

    该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目前中国主要是仿制药,但在仿制药制造方面,中国已经落后于以色列、印度等国家,这些国家都有仿制药经FDA批准并在美国上市。这些上市的仿制药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而中国目前对这些指标的控制还没有完善。在这种情况下,用国内仿制药的价格来参照确定原研药的价格,并不一定科学。!0/#.6, 百拇医药

    一旦硬性要求大幅降价,外资药企无利可图,则很有可能选择不引进一些药品进入中国。!0/#.6, 百拇医药

    葛兰素史克中国媒介经理肖伟群也告诉记者,其实国家早在2001年1月就下发过对原研药专利过期问题的文件,因此,各大以原研药为龙头产品的跨国药企其实对国家发改委今年4月份发的对过期原研药限价的文件是有心理准备的,而向国家提出单独定价也将是跨国药企们的最佳选择。目前,葛兰素史克已经向国家提交了相关产品的单独定价申请,正在等待回音。

    国内企业不满单独定价g+dr, 百拇医药

    “这次国家发改委顶着外部的压力想把原研药给降下来。”据了解,国内企业一直对原研药比仿制药贵二三倍心存不满。反应最为激烈的无疑是广州贝氏药业,它甚至将药品价格主管部门———原国家计委告上了法庭。g+dr, 百拇医药

    事件起源于2001年底国家计委公布的一份30种抗感染类药品单独定价方案。当时规定广州贝氏药业生产的氧氟沙星片剂每盒最高零售价格为15.5元;而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的同样规格的氧氟沙星片剂最高零售价为41元。附表中,在氧氟沙星一项的备注栏里,日本第一制药标明的是“原研制药品”。g+dr, 百拇医药

    国家发改委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国家有关部门对部分原研药单独定价的初衷是为了“体现药品质量和疗效的差异,保持药品合理比价,鼓励新药的研发。”g+dr, 百拇医药

    然而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合资企业生产已过了专利期的原研药居多。国外的专利药一过专利期大约就要下降40%-50%,这时过专利期的药品由于其品牌的因素,可以比其他仿制药略高,但不会像在中国差别那么大。g+dr, 百拇医药

    有药企想退出医保g+dr, 百拇医药

    由于国家现在频频降低药品的降格,再加上国家发改委预备在九月份大幅降低原研药的价格的利空消息,近日有传闻称目前外资、合资药企面临的降价压力非常大;在这么大的降价压力下,有个别合资药企甚至想让其药品退出医保目录。g+dr, 百拇医药

    据了解,以前医药厂家都想进入医保目录,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就意味着该药的费用可以进入公费报销。但目前国家实施价格管理的范围中,最主要的就是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而此次对已过发明国专利保护期、且与仿制GMP药品差价超过规定幅度的原研制药品,从9月1日起按重新核定公布的最高零售价格执行。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合资企业生产的已过专利期的原研制药品,降价幅度在30%左右。因此,有些合资药企想退出医保目录,避免国家发改委最高限价的“紧箍咒”。 (转摘自“中国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