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饮食与膳方 > 信息
编号:10758861
细说调味品类药物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31日 《当代健康报》 2002.10.31
     细说

    调味品类药物

    民间常用于治病的调味品类药物,有不少是味、食、药俱佳的妙品。现选择几种介绍如下:

    生姜:生姜辛温。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等功效。现存最早的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姜有“温中、止血、出汗、逐风”等功效,能治疗湿痹及受冷之腹痛腹泻。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一次旅途中因受风寒而致病,经自服姜汤而愈。

    用生姜30克切片,葱白15克,加适量红糖煎汤,趁热饮服(服后卧床休息),对外感风寒、寒冷腹痛或受雨淋、感冒初起无汗、头痛发热等,一般即能见效。

    生姜为温散胃寒、止呕之圣药。用生姜、橘皮各15克,加水适量,煎汤饮服,1日2~3次,可止胃痛、干呕。著名的“生姜当归羊肉汤”用于治疗产妇身体虚弱与腹中隐隐作痛,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 http://www.100md.com
    生姜还是减轻晕动症状最为理想的天然药物之一。可用生姜1片贴于肚脐上,外面再贴上伤湿膏,即可防晕车、晕船。

    生姜内所含的姜醇、姜烯及姜辣素具有镇痛消炎作用。当牙痛时,切一小片放于牙痛部位,用牙齿咬住,可有止痛效果。

    日本科学家发现生姜所含的姜酚,有较强的利胆作用,并能减少胆汁中黏蛋白的形成,从而抑制胆石的形成。德国科学家还证实,生姜汁液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食盐:食盐已有悠久的医用历史。据《中国医学大辞典》记载:大盐,性质咸寒无毒,有泻热、凉血、杀虫、解毒等作用。《本草纲目》也有盐能解毒、凉血、润燥、定痛、止痒等记载。在日常生活中,盐还有许多药用价值可被人们所利用。

    大便秘结或习惯性便秘的患者,每日清晨坚持喝上一杯淡盐开水,有利于大便恢复正常。咽喉肿痛、口腔发炎时,坚持每天用淡盐水含漱数次,有消炎杀菌作用。因受寒引起腹痛、小便不畅时,用250克盐炒热,装入布袋内,热敷肚脐周围,可起到祛寒、止痛、利尿的作用。淡盐水又是洗胃剂,万一误食有毒或腐败的食物,取淡盐水喝下,然后用手指或筷子刺激病人咽喉部使其催吐,可达到洗胃的目的。用淡盐水洗头,可减少头发脱落。夏天劳动出汗过多,喝些含盐饮料,可防中暑。皮肤生疮化脓,用淡盐水冲洗疮口,可防腐除菌,有利于疮口的愈合。家庭可制米汤口服补液剂,治疗小儿腹泻,每1000毫升米汤中加入食盐3.5克即成;也可用炒黄的米粉50克,食盐3.5克,加水至1000毫升煮沸数分钟制成。以上对治疗轻中度脱水有显著疗效,而且能缩短腹泻病程。
, 百拇医药
    醋:性味酸、苦、温。我国在医学上利用醋来防治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醋是一味良好的酸性健胃剂,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增加营养的作用。醋中的主要成分醋酸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夏秋季节常吃些醋,能预防痢疾、肠炎等肠道传染病。

    醋还能散瘀止血,疔、痈、蜂窝组织炎、乳腺炎等中医所称的痈疽疮肿,早期都可用它热敷消散之。

    用适量冰糖溶于醋中,饭后喝上一小匙或取带衣花生米浸泡在醋中,密封一周后,每晚临睡前嚼服3~5粒,对降低胆固醇、高血压,都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小儿蛲虫病,在临睡前用棉球蘸醋后塞入肛门1寸深处,次晨取出,一般连用3~5天,即可治愈。感冒初起,用水配成5%的食醋溶液,煮沸后倒入适当的杯内,立即熏蒸两鼻孔,约15分钟左右,再用此液滴鼻孔,每个鼻孔滴入4~5滴,3小时1次,一般2~3天即可治愈。醋还有杀真菌作用,患有脚癣的人,每天用醋在患处抹上数次,连续几天,可望痊愈。

    大蒜:大蒜辛温。具有杀菌、杀虫、解毒、疗疮防腐等功效。入药切片、捣烂或绞汁用。
, http://www.100md.com
    大蒜中含有一种杀菌力很强的大蒜素,能杀灭多种病菌。夏秋季节,每天吃几瓣大蒜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用大蒜适量捣烂口服或用马齿苋60克煎水冲入蒜泥,经过滤取汁,每日分2次口服,可治疗痢疾、肠炎等肠道疾病。用10%大蒜汁滴入鼻孔,每次2~3滴,每天1次,连用2天;或取蒜少许,用棉花封裹交替塞入鼻孔,可预防流行性感冒。治小儿蛲虫病,可取适量大蒜头捣烂,加入少量菜油,临睡涂肛门周围。对化脓性疮口,用大蒜汁1份,冷开水3~4倍,将疮口冲洗干净,然后改用1:10的大蒜的大蒜稀释液再冲洗一次,能使疮口很快愈合。铅生产工人在不脱离铅污染的环境下,每日食用150克大蒜,就可预防铅中毒。

    大蒜还具有增强机体耐力和活化细胞的作用。每天食用新鲜生大蒜并能长期坚持,可大大增强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治病之功效。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证明:胃癌在产蒜区的死亡率均低于非产蒜区,食蒜量增加则胃癌的发病率显著降低。由此可见,经常吃些大蒜可达到预防胃癌的目的。

    (陈文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