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粮食豆类 > 黄豆
编号:10853831
多食大豆强健一生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2月27日
     近年来,大豆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地被人们发现,大豆制品也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据上海市妇女健康研究所对75000名40岁至70岁的妇女进行的为期两年半的饮食和健康状况跟踪后发现:经常食用大豆食品的妇女人群心血管发病率明显低于少量食用大豆制品的女性人群。另一项韩国某大学的试验表明,饮用豆乳的幼儿,其体重、身长、胸围、头围均为正常范围,同摄取母乳与奶粉的幼儿相比,具有同等成长的趋势。同时,幼儿的智能及行动发育与喂母乳者相等,但比喂奶粉的好。大豆到底对人体有那些益处,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常务理事及大豆分会顾问蒋建平教授。

    膳食结构不平衡问题突出

    据蒋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由于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造成相关的食源性慢性非传染疾病,如肥胖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呈现大幅度的增长趋势。由于饮食不合理、膳食不平衡和营养知识不普及,特别是居民在外就餐增加较快等原因,从而加大了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 百拇医药
    蒋教授说,调查结果表明,上述慢性病同膳食结构有密切关系。能量摄入越高、脂肪供能比越大,上述疾病的患病风险越大。如果多摄入碳水化合物与谷物则患病概率越小。

    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从我国居民的膳食模式看,谷物与薯类消费量下降,尤以城市较明显。豆类与豆制品摄入量无大变化,基本上与10年前持平。从居民的营养素摄入量及其来源构成看,虽然城市居民来自豆类和动物性食物的优质蛋白质比重有较大增长,但农村居民的摄入量无变化,欠发达与贫困地区能量-蛋白质缺乏问题有待解决。

    预防慢性病应多摄入植物蛋白

    蒋教授指出,预防慢性疾病,大豆的营养保健功能不容忽视,大豆蛋白质的质量并不亚于动物蛋白质,是完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大豆蛋白质的另一优点是,人体正常需要的8种完全蛋白质,它完全含有。

    许多研究显示,食用大豆蛋白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份研究大豆蛋白和胆固醇的统计分析显示,食用大豆蛋白能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尤其是“坏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L)的含量。而且食用大豆蛋白还能提高对身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OL)的含量。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心脏病的最主要的特征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之比较低。
, 百拇医药
    此外大量研究还发现,大豆蛋白中的异黄酮对维护动脉血管的弹性和减少其坚硬度有关。人们食用含异黄酮的大豆蛋白或异黄酮后,其动脉血管能更好地对那些需要动脉扩张的紧张性刺激起作用。食用大豆食品能使动脉更有弹性、更有韧性,并可减少患心脏病或中风的危险。

    正是由于这些强有力的证据,1999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关于大豆蛋白的健康声明:与低脂肪的饮食配合,每日食用25克大豆蛋白可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2002年英国也通过了在食品包装上标注关于食用大豆蛋白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健康声明。

    营养改善重点放在农村

    蒋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正处于迅速变化的关键时期。实践证明,片面认为经济富裕了,膳食营养就会自然平衡是一大误解。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政府的营养干预,否则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发达国家这方面的教训应引以为戒,比如高能量、高脂肪的膳食已导致美国2002年超重人数高达65%,其中31%为肥胖症。美国政府用于治疗肥胖的药物花费已达750亿美元。
, http://www.100md.com
    肥胖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些慢性疾病不仅发生在城市居民中,而且广大农村居民甚至贫困地区居民也呈现上升势头。这说明以往“富贵病”的提法是不全面的,容易引起误解。今后膳食营养改善的重点应放在农村。以谷物、豆类、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导的东方膳食,对预防某些食源性疾病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发扬中国膳食的长处与特点,同时吸取西方食品的先进管理与技术,大力发展大豆食品产业,充分发挥大豆及其制品在改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中的作用。

    另外,蒋教授特别指出,强调植物蛋白,但不是说完全放弃动物蛋白。因为动物蛋白中一些成分是人体不可缺的。从我国实际出发,今后应实施符合国情的蛋白质战略,坚持以植物蛋白质为基础,动植蛋白质开发并举的方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