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研讨
编号:10866771
师承论(上)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481期
     古之师承,有业师授受、家学相传、私淑遥承多种。究其学术传扬,师之著述传其弟子者固多,而师之学验,得经弟子整理,始继绝存亡,获流传问世者亦复不少。是则,师传之功固当颂扬,而生之承衍,又功不可没。

    中医之学,璀巍光灿,垂二千余年。然其推移演进,繁衍传继者,师承之教,未曾离之。《黄帝内经》以岐伯、黄帝师生问答而为师承之肇始,故中医之学为岐黄之学,此其后者,每以“岐黄传人”称之。

    古之师承,有业师授受、家学相传、私淑遥承多种,其间名家辈出,学派流衍,卓有建树者甚多,或续其余绪者,或与师齐名者,或青于蓝而胜于蓝者,皆源远流长,蔚为大观。究其学术传扬,师之著述传其弟子者固多,而师之学验,得经弟子整理,始继绝存亡,获流传问世者亦复不少。是则,师传之功固当颂扬,而生之承衍,又功不可没。子贡有云:“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则不见百官之富,宗庙之美。”言其师者学问高深,求学者必入师门,方可得其门径,“登堂入室”,故学无师无以得高明;术无承无以得传薪。道之所存,师生同工,史实皆可稽也。

    从师而成者,代有才人。越人扁鹊,《难经》传为所撰,《史记》有载,子仪是其弟子。汉代张仲景受业于同郡张伯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