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7251
捧着中医药这个金饭碗要饭?(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0日 人民网
     谁在主导全球400亿美元的中药市场

    数据表明,全球市场上每年高达400亿美元的中医药交易额中,中国仅占到6%~8%,日、韩则占到50%以上。而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国内90%的中医药专利申请都来自国外企业。国内的优秀产品被国外企业抢注专利,而痛失市场,无疑是目前国内中药企业“不能承受之痛”。有数据显示,我国拥有1万多种中药资源和4000多种中药制剂。然而,目前有90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外国公司在海外申请了专利,我国中药专利在国外申请只有近千项,而外国在我国申请的此类专利却高达1万多项,日本210个汉方药制剂,处方都来自中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产业都获得了迅猛发展,各行业都出现了过百亿的旗舰式企业,形成行业领袖,引领本行业发展;形成自身行业的经济模式,发展逻辑极其清晰,企业或行业自身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形成了良性的产业生态系统。相反,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出现 以下现状:对市场敏感,但规模普遍偏小的国内药企难以独自应对跨国药企的挑战。
, 百拇医药
    首先,整体产业规模不大,2004年全行业销售900亿元,超过10亿产值的企业已经寥若晨星;其次,慢、散、乱、小、层次低;三是战略迷茫,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没有形成中医药产业发展的DNA模式,很多企业在第一个产品成为明星并完成原始积累后,80%以上第二个产品是失败的。

    企业在市场模式及产品创新上陷入极大困惑,甚至是掉入泥潭。中医药行业目前的明星不是企业明星而是产品明星,一旦产品进入衰退期,企业随之衰退。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中医药企业,除同仁堂靠历史的血脉延伸之外,都没有走出生死线,虽然统计上来看整体产业有900亿人民币之多,如果以2000家中医药企业的数量来看,每家不足1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在现代经济格局下根本不具有竞争意义,也难以吸引到优秀的研发人才为企业效力。

    与中国企业不同的是,一些跨国药企已经开始不断利用合作、购并等方式,“抢夺”我国一些有价值的古方、验方。据悉,在美国的中药专利申请中,日本已经占到近一半,而中国却几乎没有。显而易见,积极熟悉相关法律,防止知识产权外泄,是维护中国中药地位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 百拇医药
    我们捧着金饭碗 掉进了深渊

    中医药是否有前途,是否值得做?如果值得做,是不是因为没有一流的企业家!是不是进入中医药产业的都是三流四流的企业家?若以上两个原因都不是,中医药产业的死穴在哪里?中医药企业都在偶然性上艰难运行,始终没有触及到中医药产业的必然性,没有进入企业运行的良性循环。中医药企业不走出生死线,产业不走出生死线,中医药何以走出生死?无数企业家被困,无数捧着金饭碗的人百思不得其解。那么,看看我们是怎么捧着金饭碗掉进深渊的吧。

    一是整体缺乏自信,失去自我,一切政策、市场认知、产业模式、创新方向都以西方标准衡量自身,削足适履,刻舟求剑,全方位扭曲了中医药。本质上在开龚自珍所谈的“病梅馆”。

    二是没有按中医药自身规律与特点找到中医药产业化之道。

    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中医药产业难免以指为月,学步邯郸:现代西方制药产业模式束缚我们的思维模式。中医药企业大都在此思维范式下,指导企业所有工作如创新、市场方式等。

    西方制药企业发展的逻辑前提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医与药是可以分离的。无论是诊断、治疗和制药都以标准化为前提,他们走的路子是创新(先动物后人体)、生产、医院销售、医生工作。产业化本身也是以标准化为前提,而中医药是以辨证施治为前提,是以哲学和医学感悟深度为前提,它是以个性化为前提,医药是不能分家的。中医药产业化过程中,如果不能包容甚至彰显这种个性化,则永远不能回归真理,不能道法自然与天地同行,想做大产业肯定是白日做梦。, 百拇医药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