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热点话题 > 《实用社区医师手册》
编号:11134785
新生儿疾病(5)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26日 《实用社区医师手册》
     五 、 新生儿颅内出血

    【病因】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脑损伤,由围生期缺氧和产伤引起,前者常见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程过长、脐带脱垂、脐带绕颈及产妇患心衰、严重贫血等,出血部位多在脑室管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室内或脑实质中;而后者常见于急产、头盆不称、胎位异常、高位产钳等,出血部位多在顶部硬脑膜下或小脑天幕附近,重症病死率高,存活者常有神经系后遗症。

    【诊断要点】患儿发病前多有新生儿窒息或产伤,继之以兴奋与抑制交替出现为特征,根据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硬膜下出血先表现为激惹,脑性尖叫,两眼凝视,惊厥等。若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抑制症状。如压迫延髓,可致呼吸不规则,阵发性呼吸暂停等。脑室内出血多于生后24~28小时出现,病情迅速恶化,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进入昏迷,全身抽动,呼吸不规则,前囟饱满,出现贫血,血压不升,脑脊液呈血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少者可无症状;出血量多者,常于第2天出现惊厥及颅内压增高,脑脊液为血性。脑实质内出血则依部位和出血量的不同而轻重不一。本病早期缺乏特有症状,应详细询问病史、分娩史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若脑脊液内出现较多皱缩红细胞并呈均匀血性,有助于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内出血的诊断,而CT及B超则有助于脑实质内及硬膜下出血的诊断。

    【治疗与预防】平时应做好孕妇的保健工作,提高助产技术,并对早产、难产、手术产及有窒息的新生儿加强护理,积极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如发病,则应在保持安静,减少干扰,抬高头,保持液体供应等一般治疗的同时,积极用维生素K、酚磺乙胺、维生素C等止血治疗,如有其他症状,则应对症治疗,如地西泮01~03mg/kg,苯巴比妥钠10mg/kg行止惊治疗,颅内压增高可用地塞米松每日05~10mg/kg,分4次静滴。,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