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研讨
编号:11308905
辨证论治教学应成为中医教学体系核心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47期
     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关键是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育。当前,普遍认为中医院校毕业的青年中医专业思想不够巩固,临床能力不强,中医学术特色不浓,临床治疗效果不高,国内许多著名老中医学家对现行中医教育教学体制与方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笔者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工作30余年,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辨证论治是临床能力的核心。在此,笔者就加强辨证论治的教学谈谈体会,共同道们参考。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特色及临床疗效的保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中医学学术特点的集中体现。证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核心,临床上抓住了证,就抓住了本阶段疾病病理变化的本质,往往能药到病除,效果神奇。综观古今名医无不是辨证论治的高手,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所以能成为留芳千古的经典著作,就因为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与方法;在古代与当代名医的医案中,凡能取得神效者均是辨证论治正确的结果。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要提高临床疗效就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辨证论治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中医院校毕业生的中医临床能力不强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对已工作20年以上的150名中医院校毕业生抽样调查,除少部分从事专科者(如针灸、推拿、外科等)外,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相当长的时间内(10~20年),不能发挥中医的特色,导致相当部分青年中医对中医疗效产生怀疑,有的转向钻研西医或改行从政从商。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150位调查对象有134人认为对辨证论治的学习和掌握不够,可见不能发挥中医辨证论治学术特色是临床疗效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忽视辨证论治系统性教学的现象必须加以纠正

    笔者在中医教学与临床带教中深深地体会到辨证论治是中医教学体系中的核心,但辨证论治又是目前中医教学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现行的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等都有辨证论治的内容,但都是各自为阵,简单而重复。如诊断学只是简要介绍了常见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病机;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等教材只是在病证中列举了一些常见证型的临床表现和治则治方。如“肝气郁结证”在中医内科学和中医妇科学中出现了16次,“阴虚火旺证”在中医内科学和中医儿科学中出现了14次,脾气虚证在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出现了20次,但都是简单重复,这些证是如何形成的,是如何发展与转归的,应与哪些类似证鉴别,常有哪些夹杂证,治疗的要点是什么,如何加减变化药物等等都没有说清楚明白。因此,学生学到的辨证论治的知识不是完整全面的,学生为了考试,死记硬背临床教材中病证下列出的几个证型,到了临床上则以病状去套这几个证型,如此按图索骥,无法对临床千变万化的证候进行正确的辨证与论治,当然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百拇医药
    开设辨证论治学课程势在必行

    证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核心,提高证候诊断和证候治疗水平是提高临床能力的中心环节。因此笔者认为辨证论治的教学应该是中医学课程体系的核心和落脚点,所有课程都应该紧紧围绕辨证论治这个核心来开展,如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为学习辨证论治打下坚实基础,中医内外妇儿科的学习是辨证论治在各科疾病中的具体应用,《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著作的学习是为了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因此,开设辨证论治学是提高学生临床能力的重要教学改革举措。

    辨证论治学是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是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和诊法的基础上,研究中医常见证候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是为学习临床各科的辨证论治打下的坚实基础。辨证论治学可分为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重点介绍辨证论治学的形成与发展、证的概念、证的命名、证的分类、证的结构、辨证的原则、辨证的方法,以及论治的概念、治疗的原则、常用中医治疗方法、治法的综合应用等内容。各论详细地介绍中医常见证型的辨证与论治。
, http://www.100md.com
    临床上的疾病种类繁杂,所表现的证候更是千变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共列举了800个证候,笔者经分析后,基础证候不到150个:五版、六版、七版中医学院本科教材诊断学中介绍的证候均为100余个,可见中医学的基本证候在100~150个左右,其余均为夹杂证与复合证。因此,辨证论治学主要介绍150个左右的常见的基本证型,每一个证候包括概念、临床表现、辨证要点、成因、病机、发展与转归、疾病范围、类证鉴别、治法、主方、方药加减变化、治疗要点、辨证论治经验介绍及现代研究等方面内容,较完整地介绍每个证候的辨证论治的全过程。学生如果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常见证型的辨证论治,处理夹杂证、复合证时就能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变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正确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

    我校加强辨证论治教学的初步实践

    2004年我校围绕实用型中医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系列的教学改革,其核心就是强化辨证论治的教学。我们组织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临床学有专长的教师编写辨证论治概要新教材,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在2004、2005年级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开设了辨证论治概要这门新课程。学生学完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后,学习辨证论治概要,采用老师讲授、课堂讨论、病案分析、临床见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临床各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我们向151名已进入医院实习的学生进行调查,149名学生均认为通过辨证论治概要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学习中医学的兴趣,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常见中医病证的辨证论治方法,实习中能较好理解带教老师的辨证与处方的意图,临床学习进步较快。这种教学改革只是初步的,我们正在不断探索中医教学的新方法,以加强学生辨证论治能力的培养。, 百拇医药(何晓晖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