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心得交流
编号:11482479
一个中医毕业生的就业感言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88期
     我是一位中西医结合临床方向专业的本科生,在人才市场奔波近半年,投出的简历不下百封,几乎都是石沉大海,至今工作无着落。我知道,现在大学生就业很困难,医学类的就业就更难了。

    我们学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中医系就一个班,全班46个人,近30人考研,考西医的近20人。去年,南京国展中心有医学类的专场招聘会,我们班很多人都去了,当我们径直走向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招聘摊位时,我们傻眼了,中医院的招聘对象和指标都倾向于西医专业的毕业生,以其中一家苏北的县中医院为例,“招聘15人,西医本科临床12人,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专业2人,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检验1人,大专”。中西医结合医院更是对我们大门紧闭。整整一上午,我一份简历也没投出去。

    如果说我们像其他专业的大学生那样高不成、低不就的话,那就太冤枉我们了。当我们将简历投到那些最最基层的乡镇卫生所的时候,他们一看是中医的便直摇头。后来碰壁的机会多了,我们也就知道了,凡是和中医扯上边的工作都不好找。我们便在简历中极力淡化我们的中医色彩,比如说把专业改种说法:“临床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或者“临床专业———中医学方向”,把课程设置的西医部分放在前面醒目的地方,把中医课程则放在不显眼的地方。
, 百拇医药
    全国的中医院相对于西医院来说本来就少,一个县级市也就一家中医院甚至没有,而令人失望的是那些寥寥无几的中医院或者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化严重。他们每年的招聘正逐渐倾向于西医专业的毕业生,甚至不再接纳中医学毕业生。现在的医学生工作都难找,曾经有篇文章讲的是江苏的准医生浪费严重,很多医学毕业生最后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干起了药代、器械代表或者保险之类的工作。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我们学校开设有中医系也有西医系。当西医系的同学为找工作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们说只要看看中医系的人,心中就有一丝宽慰。我的家里到处托人、找关系,就是想把我塞进我们家乡的乡镇医院(一级)。我也自认为我的学历不会让他们感到委屈,他们医院医生大多都是卫校毕业,几个科室副主任也不过是卫校的函授大专。谁料,在一次请他们医院院长吃饭的酒桌上,我们终于探到院长口风,他们医院今年缺人,但不要中医的。

    去年网上刮起了一场“废除中医”的联名活动,其中也不乏学中医的签名,闹得沸沸扬扬。幸好,党中央一语定乾坤,肯定了中医的功绩和地位,又有诸多院士力挺,承认了我们中医的名分。当人们在纷纷追讨始作俑者的无知和中医同门败类的时候,我却很同情那些参与这场闹剧的同门们。这不是对师门的背叛,这是死谏,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唤起社会对中医的重视,他们明明知道他们的行为会失败,会让自己摔得粉碎。后来,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专门关注了中医的现状,披露了中医院的西化问题和中医院校学生的就业等诸多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归于平静,问题还是问题,受忽视还是受忽视啊,没有一丝改变。现在中医院校高楼拔地而起,教师学生满堂,一派人丁兴旺,但是每年又有多少人能找到工作?能找到工作的人又有多少坚持自己的专业特色?现在不是中医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想不想低就的问题,是你坚持自己的专业能不能生存的问题。

    很多医院(包括中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拒绝我们的理由是,我们的专业不熟悉现代医学,不能胜任病房工作。实则不然,现在很多中医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竞争力都开设西医课程而且比重很大,而且我们的本科学制也是五年,临床实习时间也和西医一样。我们的课程压力可是比西医的要重多了。

    中医是民族的瑰宝,它的医学价值为大家所共识,现在的不景气有自身发展的滞后性,但更多的是现在医院(包括公立医院)出于盈利性的考虑,是不合理卫生体制的牺牲品。我希望国家政府和中医院的领导尽快采取措施,以确保中医后继有人。, 百拇医药(南华医学院 扬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