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鱼肉类 > > 鸡蛋
编号:10229673
蛋黄油的临床效用
http://www.100md.com 《中国民间疗法》 1999年第1期
     作者:贾传春 王秀娟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鲁中中医院,255067

    关键词:

    中国民间疗法990130 蛋黄油制备方法: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取蛋黄,置锅内文火加热,待水分蒸发后再用武火,在 280 ℃左右即可熬出蛋黄油,过滤装瓶备用即可。本品味甘、性平,归心肾经,具有解毒消肿 、敛 疮生肌等作用,多用于涂搽患处,亦可内服。用于治疗烧烫伤、皮肤溃疡久不愈合 、痔 疮、皮肤湿疹、小儿消化不良、传染性肝炎、慢性中耳炎、溃破型淋巴结结核等症,可 获满 意疗效,现将其用法及疗效总结如下。

    烧烫伤

    有报道[2]将蛋黄油涂于经清创处理后的烧伤创面上,暴露创面,治疗Ⅰ度及 Ⅱ度中小面积烧伤100余例,效果良好,均未发生继发感染。涂药后创面有清凉感,疼痛减 轻, 渗出减少,结痂快,痂皮可自行脱落,不留瘢痕。承氏[3]报道用本品治疗小面积 Ⅰ度~Ⅱ度烧烫伤,全部获愈。
, 百拇医药
    皮肤溃疡久不愈合

    戴氏[4]报道用蛋黄油包扎治疗小腿溃疡22例,除2例因溃疡较大而行外科植皮 外,余 20例均于20~30天内治愈。徐氏[5]报道用蛋黄油治愈1例左上肢海绵状血管瘤 瘤体 溃破者,每日换药1次,治疗52日后痊愈,未留瘢痕,关节活动正常。李氏[6]报 道用 蛋黄油外敷治疗顽固性体表溃疡效果满意。

    痔疮

    娄氏[7]报道用蛋黄油治疗痔疮24例,其中内痔5例,外痔13例,混合痔6例,睡前 以0.9 %生理盐水洗净患处后以药棉蘸蛋黄油外敷,晨起取出,用药2~4次,治愈23例,好转1例。 曹氏 [8]报道用蛋黄油治疗混合痔7例全部获愈,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

    皮肤湿疹
, 百拇医药
    薛氏[9]报道用蛋黄油治疗急慢性湿疹24例,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除去痂皮, 后将 蛋黄油厚涂于创面及创缘,用四层纱布敷盖,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治愈20例,显效2例,有 效2例 。另据《中药大辞典》载:将蛋黄油直接涂于患处治疗皮肤湿疹,每日1次,用药后即可见局部 发红 、渗液、瘙痒等症状减轻,经治3~5次即可愈。

    小儿消化不良

    宁波第一医院儿科[10]报道用蛋黄油治疗婴儿消化不良患者20例,每日5~10ml 内服 ,4~5日为1疗程。结果:治愈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平均治疗时间3.4天。对婴幼 儿慢 性或迁延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项氏[11]报道用蛋黄油治疗小儿脾胃虚弱所致 泄泻 ,1岁以下每天1只蛋黄油,1岁以上每天2只蛋黄油,均分2~3次分服,3天为1疗程,疗效显 著。

    传染性肝炎
, 百拇医药
    李氏[12]报道用蛋黄油治疗传染性肝炎26例,每日3次,每次5~10ml口服,除2例 好转 外,余14例均在短期内治愈。

    慢性中耳炎

    冯氏[13]报道用蛋黄油治疗慢性中耳炎35例,先用双氧水清洗后滴入蛋黄油,每 日早 晚各1次,每次3~4滴。痊愈26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

    溃破型淋巴结核

    温氏[14]报道用棉球蘸蛋黄油填充瘘管内,治疗溃破型淋巴结核7例,全部获愈 。

    此外,蛋黄油外用还可治疗冻疮、手足皲裂、肛裂、头癣、脚癣、皮癣、口腔溃疡、神 经性 皮炎、热毒疮疖、肺结核、骨结核、痔瘘漏管等[12,15],亦可收较好疗效。
, 百拇医药
    现代研究证实,蛋黄油中含维生素A、D、E,胆固醇,卵黄素,胆碱等成分[10],其 含氮 碱性成分为主要有效成分,如海尔满、吡啶类、卟啉类衍生物等[1],由于蛋黄 油药 源丰富,制备简单,临床应用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楚江.中药炮制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83

    [2] 中级医刊编辑室.中级医刊,1966(6):382

    [3] 承忠委.陕西中医,1991,12(6):271

    [4] 戴为群.山东中医杂志,1985(1):49

    [5] 徐艳平.四川中医,1991(11):42
, 百拇医药
    [6] 李晓荣.河北中医,1991,13(5):38

    [7] 娄亚杰.黑龙江中医药,1994(6):10

    [8] 曹素梅.广西中医药,1980(4):33

    [9] 薛振宗.上海中医药杂志,1960(5):239

    [10] 宁波第一医院内科.中华儿科杂志,1966,15(1):49

    [11] 项 平.中医食疗方全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63

    [12] 李兴华.湖北中医杂志,1990(5):22

    [13] 冯秀贞.河北中医,1988,10(2):21

    [14] 温启宗.陕西中医,1980,1(5):7

    [15] 夏治平.江苏医药,1975(1):79

    (收稿日期 1998-08-2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