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针灸》 > 2000年第6期
编号:11265605
不同针灸方法诱发循经高温线现象的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中国针灸》 2000年第6期
不同针灸方法诱发循经高温线现象的比较
不同针灸方法诱发循经高温线现象的比较
不同针灸方法诱发循经高温线现象的比较
不同针灸方法诱发循经高温线现象的比较

    2.3 5种针灸方法刺激后所出现循经高温线升温值和持续时间的比较

    对针刺、电针、温灸、火针和穴位埋线等方法刺激后产生循经高温线的升温值进行比较可见,温灸后出现循经高温线的升温值最高,平均0.7~1.0 ℃;最高可达2.8 ℃;持续时间在5~10 min左右。电针后该线的升温值次之,平均可达0.5~0.8 ℃,最高可达2.2 ℃;持续时间在5~20 min左右。穴位埋线后的该线升温值平均为0.4~0.7 ℃,最高达1.2 ℃;该线可持续几周。火针的针点升温较高,但针后出现的循经高温线温度为0.3~1.0 ℃;升温持续15~30 min。针刺后的该线升温值较低,平均在0.3~0.6 ℃之间,最高达0.8 ℃左右;持续时间在5~10 min左右。

    3 讨论

    3.1 经络理论是针灸学的基础。几千年的针灸临床实践证明,不同脏腑的疾病选择不同的经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常能取得较好疗效,而在经络理论中人体体表有十四条经脉循行,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脏腑。因此,证实经穴的特异性功能作用,验证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对于弘扬祖国医药理论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近代的经络研究中,经过几十万例的人体临床研究证实,循经感传是有一定出现率的现象,而用声光热电磁核等生物物理手段对经穴的研究也了解到一些体表循经上的特殊性质;用红外热像技术作手段,温度作指标的经脉温度特性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进展,经脉的温度特性、特别是针灸后产生的循经温度变化的现象得到了肯定[3]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