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医杂志》 > 2010年第7期
编号:11995982
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中医病机及治法探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浙江中医杂志》 2010年第7期
     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说明肾气对人体生长壮老过程及生殖功能起决定作用。肾气一衰,则三焦元气失主,不能通达五脏六腑,则心主血脉神志,肝之条达疏泄、藏血,肺之宣肃,脾之健运,均失于职守,脏腑俱虚,百病皆生。故肾气虚损是衰老的主要原因。肾气衰弱,心脾失于温煦,痰瘀内生,痹阻心脉,发为胸痹。肾气亏虚,气失摄纳,上逆而为喘促。

    3 湿、毒、瘀是发病的关键

    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机理错综复杂,但也不外正虚、邪实两方面。正虚以脾肾心衰败为根本,肾病之初常表现为脾肾气阴两虚,久则脾肾心阳气衰败;邪实则是因脾肾心衰败,气化不及,升清降浊功能失常,无法疏导、转输、运化水液及各种代谢产物而造成水湿、浊毒、瘀血积聚体内。邪实源于正虚,反过来又耗伤正气,病情恶性循环,形成虚、湿、毒、瘀交互为患,出现心悸、怔忡、心痛、水肿、眩晕诸症。

    3.1 湿:慢性肾脏病患者病程中常见胸闷脘痞,纳呆,呕恶,口粘,头晕,身重困倦,大便溏而不爽,口干口苦,甚至神识昏蒙。舌红、苔白厚腻,或黄厚腻,脉滑数等湿盛表现。湿证病机为:①脾肾亏虚,脾失输布,不能“升清”;肾失开合,不能“泌浊”。脾虚不能制水则水湿运化失权,水湿内停,蕴结生热,以致湿热内蕴;肾虚肾阳不充则命门火衰而致下焦气化不利,水液内停,出现尿少、尿闭等症。水湿内聚上犯于肺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