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年第14期
编号:13124893
中药材流通渠道变迁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第14期
     6产地市场地位凸显的流通渠道阶段

    6.1阶段概述 产地市场多在乡村,主要是供应性市场,“集”的品种局限于一个或几个,而“散”向全国各大销区。产地市场的发展归结于以下几个条件[10]:①市场主体的存在,如一批农民转为购销人员;②生产资源和要素主要通过市场交换进行配置;③宏观政策和制度的许可,如国家调整和放宽了商品购销政策,使长途贩运和个体商贩活动合法化。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药材专业批发市场的蓬勃发展,产地市场原在流通渠道中处于次要位置,属于初级流通载体的范畴。然而,20世纪末至今,产地市场与各集散市场进行了激烈竞争,伴随着全国性高等级交通路网的建立、通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农业政策扶持、制造业终端降低成本需求强烈、商品生产规模扩大、交易日趋集中、产地配套条件改善等因素,流通渠道的上游产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迅速挤占了集散市场的流通份额,业已成为流通渠道的主要载体。产地已经形成由药农、各级商贩、药材经营企业依托乡镇集市、固定市场、门市等从事药材流通的有机格局。

    随着中药保健、治疗作用的开发,中成药工业用户已成为流通渠道中的最大消费方,中药材用于加工成药的数量远超用于配方的数量,大型成药企业采购金额动辄上亿,所需原料具有品种少,数量大的特点,对药材集散性市场的吞吐能力提出挑战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