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年第23期
编号:12633864
基于化学成分稳定性的钩藤药学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第23期
     [摘要] 钩藤为临床常用中药,也是天麻钩藤饮、羚角钩藤汤等一些著名中药复方的主药。历代本草文献有钩藤入煎剂需“后下”的记载,现代药学研究表明钩藤的生物碱类成分具有不稳定性。钩藤生物碱的不稳定,为钩藤的研究与应用带来诸多问题,如历版《中国药典》均未收载钩藤含量测定的标准,严重影响了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及其应用。作者围绕钩藤化学成分的稳定性,系统整理了历代本草文献及《中国药典》关于钩藤“后下”的记载,并通过查阅、分析近几十年国内外关于钩藤的化学成分及其稳定性、药理作用、提取工艺、质量分析等研究概况,为钩藤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钩藤;化学稳定性;后下;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 2014-05-1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202923);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项目(J50302);上海市科委201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12401900402)
, 百拇医药
    [通信作者] *洪燕龙,副研究员,Tel:(021)58950297,E-mail:hfuir@163.com

    [作者简介] 郝博,主管药师,Tel:(010)67079590,E-mail: haobo@chp.org.cn

    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Miq.ex Havil、大叶钩藤U. rhynchophylla Wall、毛钩藤U. hirsuta Havil、华钩藤U. sinensis (Oliv.)Havil.或无柄果钩藤U. sessilifructus 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1],主要分布于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等。钩藤为临床常用中药,原名吊藤,微寒、无毒,入肝经以凉血祛风,味甘寒而除邪定搐,主治头痛眩晕、感冒夹惊、十二惊痫[2-4],同时具有降血压[5]、抗心律失常[6]、抗癫痫[7]及对脑缺血保护[8]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9]等作用。
, 百拇医药
    钩藤含有吲哚类生物碱、三萜类成分、黄酮类成分等化学成分,其中生物碱类是钩藤中含量较多的成分,也是重要的活性成分。许多本草文献记载钩藤入煎剂需“后下”,现代文献研究表明钩藤生物碱不稳定。钩藤生物碱的不稳定,为钩藤的研究与应用带来诸多问题,如《中国药典》2010年版尚未收载钩藤含量测定的标准,只有TLC色谱鉴别,严重影响了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及其应用。

    关于钩藤的药学研究文献报道较多,但尚未有从化学成分稳定性的角度对其药学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作者系统整理了历代本草文献关于钩藤“后下”的记载,并通过查阅、分析近几十年国内外关于钩藤的化学成分及其稳定性、药理作用、提取工艺、质量分析的研究概况,为钩藤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1 钩藤“后下”的文献研究

    1.1 本草文献对钩藤“后下”的收载 钩藤始载于汉末著作《名医别录》,但文中未提及入煎剂须“后下”,之后历代本草文献多有收录,但是否“后下”未有定论。有部分经典古籍著作记载钩藤须“后下”,不宜久煎。如明代倪朱谟的《本草汇言》中记载钩藤:“久煎便无力,俟他药煎十余沸,投入即起,颇得力也”。清代吴仪洛的《本草从新》中记载钩藤:“久煎便无力。侯他药煎就,方入钩藤,一二沸即起,颇得力也”。明代李中梓的《本草征要》、清代刘若金的《本草述》、汪昂的《本草备要》、张秉成的《本草便读》以及现代本草著作《中华本草》均记载钩藤入煎剂,不宜久煎,久煎便无力。
, 百拇医药
    有些经典本草著作收载了钩藤药材,但未提及入药需“后下”,如南北朝梁代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清代的《本草新编》、《本草正义》、《温病条辨》、《本草求真》等。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些本草文献未提及 “后下”,可能有部分原因是钩藤主要以散剂入药。如《本草纲目》记载:“小儿惊热。用钩藤一两、硝石半两,甘草(炙)一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温水服,一天服三次”。而以散剂入药的原因,可能还是担心“久煎无力”。

    1.2 《中国药典》对钩藤 “后下”的收载 《中国药典》1963年版始载钩藤,但未提及 “后下”,至《中国药典》1977年版开始规定钩藤入煎剂需“后下”,之后历版《中国药典》均收录钩藤并特别注明“后下”,见表1。

    2 钩藤化学成分研究

    钩藤主要含有吲哚类生物碱,如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等,此外尚含有三萜类成分、黄酮类成分以及东莨菪素、β-谷甾醇、乌苏酸等其他类化学成分。其中生物碱类是钩藤中含量较多的成分,也是重要的活性成分,其母核大多为β-咔啉生物碱和单萜吲哚生物碱,绝大多
, 百拇医药
    表1 历版 《中国药典》的钩藤收录情况

    Table 1 Records of Rhynchophylla from “Chinese Pharm acopoeia” of past and present versions

    版本是否收载是否提及“后下”

    1953否否

    1963是否

    1977—2010是是

    数的单萜吲哚生物碱主要为四环单萜吲哚生物碱和五环单萜吲哚生物碱,含量较高的是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分别占28.9%,14.7%[10]。

    2.1 钩藤[11-13] 吲哚类生物碱: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柯诺辛碱,柯诺辛碱B,硬毛钩藤碱,去氢硬毛钩藤碱,柯南因碱,二氢柯南因碱,11-hydroxy-2′O-D-glucopyranosy1 vincoside lactam,22-O-β-D-glucopyranosyl isocorynoxeinic acid,18,19-dehydrocorynoxinic acid (DCA,18,19-dehydrocorynoxinic acid B ;三萜类成分:常春藤苷元和多种钩藤苷元;其他成分:东莨菪素,β-谷甾醇,乌苏酸,单棕榈酸甘油酯,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丁香酸。, http://www.100md.com(郝博 杨秀娟 冯怡 洪燕龙)
1 2 3 4 5 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