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主动脉瘤与主动脉夹层 > 主动脉夹层
编号:13781683
主动脉夹层的CT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中国新医学》 20091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71(2009)—01—053—0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主动脉夹层CT资料,观察CT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显示特点。结果 CT对主动脉瘤真假腔的分辨、病变部位和范围显示清楚,CT主要征象为不同密度的真、假双腔,发现剥离的内膜,以及钙化内移的内膜。还可以观察受累主动脉其分支和范围。结论 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可靠、易行、安全、无创伤的有效检查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体层摄影术,螺旋CT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张的一种较少见的心血管系统的急性致命性疾病,其发病率约为0.9—2.95/10万,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死亡,而且病死率极高。据相关数据显示:25%死于24小时内,50%死于第一周内,75%于1个月内和90%于1年内死亡,早期正确诊断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螺旋CT不仅能够准确诊断,增强扫描还能够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例主动脉夹层,男9例,女2例,年龄37~80岁。临床表现为胸背和上腹部疼痛8例,因持续性胸部或腹部剧烈疼痛而就诊者9例,6例向头颈部及下腹部放射,胸闷气急、呼吸困难4例,无明显症状1例。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有高血压病史10年以上者8例。病程2 h-3天。死亡6例。发病部位以降主动脉为多,占10例。

    1.2 使用设备和检查方法 我院所使用GE公司 HIspeed Dual多层螺旋CT机,全部病例均为平扫加增强扫描,按常规操作,先行平扫,再利用高压注射器以2.5ml/s速度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150ml后行增强扫描。从胸部开始扫描,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决定扫描层数至完全显示病变。

    2 结果

    2.1 CT特异性征象 本组11例平扫中,2例见主动脉腔内有剥离的稍高密度内膜斑片,局部有钙化,内膜内移。真腔最小径0.8cm,假腔最大径6.0 cm,撕裂范围最长达28.0cm,真假腔呈螺旋走行10例。内膜瓣走行于真假腔间,轴位呈平直、弧形或s形。结合轴位及多种重建图像,可显示双腔连通征或内膜瓣中断而明确破裂口位置。1例为腹主动脉明显扩张,管径增粗,真假两腔明显,假腔内有附壁血栓影。11例增强扫描中均显示真假双腔,两腔之间见新月形或弧线状低密度影,为剥离内移的内膜斑片,大部分为弯曲弧形影,个别平直。11例均为真腔小,假腔大。9例增强后真腔密度高于假腔,2例密度差不明显。假腔多位于真腔的左后侧,真腔受压变形。5例钙化斑内移,1例见到内膜破裂口,1例累及无名动脉,2例累及双侧髂总动脉。
, 百拇医药
    2.2 CT非特异性征象 本组1l例均见病变部位局限性主动脉不同程度扩张或各段管腔大小不成比例,管径4.6—8.3cm,主动脉壁增厚。3例见主动脉壁线状、斑片状钙化,3例显示附壁血栓,6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合并心包积液。1例显示左肾动脉发自假腔,左肾实质密度减低,增强扫描左肾强化不及右肾,提示左肾功能受损。

    3 讨论

    3.1 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分型 主动脉夹层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了,部分学者认为高血压,特别是恶性高血压,主动脉粥样硬化,妊娠,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主动脉中层黏液性变等均可诱发主动脉夹层,其中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导致此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主动脉内膜破裂,血管内血液通过破口冲击内膜,使其分离,在中膜的中外1/3之间形成夹层。具有血管内膜的原有血管腔为真腔,中膜内形成的腔隙为假腔,真假腔之间的血管内膜为内膜瓣。真腔较小,假腔较大,真腔压力一般高于假腔,内膜片一般向假腔一侧隆成弯曲,故真腔造影荆量浓、大。主动脉夹层在发展过程中,常可波及周围器官引起压迫、移位或侵蚀,严重时,主动脉夹层穿破血管壁引起大出血而迅速死亡。主动脉夹层的病人起病多为突然,约1/3病人死亡,幸存的病人2~3天后症状缓解,15%的病人有昏厥,15%的病人可并发心源性休克。目前,临床仍沿用传统的Debakey分类法,将主动脉夹层分成三型。I型:夹层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Ⅱ型:夹层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夹层仅累及升主动脉,终止于无名动脉水平。Ⅲ型:夹层破口位于降主动脉,夹层不累及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本组11例DebakeyI型1例,Ⅱ型2例,Ⅲ型8例。
, 百拇医药
    3.2 CT诊断可靠的主要依据 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直接征象为真假双腔的形成和撕裂的内膜斑片,间接征象为真腔受压,主动脉管壁增厚,附壁血栓,主动脉管壁小的龛影以及分支异常,心包、胸腔积液。①主动脉局部扩张。根据患者绝大多数均有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史,局部管壁弹性缺乏,在原来已有主动脉壁中层囊性坏死变性的基础上动脉壁内膜断裂血液进入动脉壁间而发生主动脉夹层。而与主动脉瘤的鉴别在于主动脉瘤病变段管腔往往呈梭形扩张,当无附壁血栓时,管腔内密度均匀。管腔边缘完整轮廓光滑,更竟假腔形成,因而主动脉局部扩张是本病的CT辅助征象之一。②双腔征为本病的CT直接征象。主动脉腔内血液通过血管内膜和中膜之间裂隙的交通,形成血管壁间血肿多数将中膜顺行剥离分隔成两层,在CT横断面图像上呈并行排列之真、假腔,即为双腔征。往往假腔呈新月形。严重者可围绕真腔呈环状同心圆形。两腔之间隔以剥离的内膜呈低密度薄带状,随病程之延长,假腔与真腔之间低密度带渐增宽,可能为血肿边缘逐渐吸收所致。假腔内低密度均较真腔为低。真、假腔道内之密度不同,是由于血流速度不同,后者血流慢,故滞留时间长、密度低。应指出,真腔或假腔内均有出现附壁血栓之可能,其形状、大小可各异,由于血栓边缘粗糙不平,扫描是应该能观察到其内缘不规则,增强时附壁血栓与血管腔的密度有一定的差异,而夹层动脉瘤之真、假腔之间相隔为血管内膜,往往呈现为薄层光滑的透亮线。③主动脉内膜钙化并向内膜异位,亦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可靠依据。有学者认为在胸部平片上,主动脉壁的钙化斑是位于主动脉边缘内侧2—3mm,如果钙化的内膜与主动脉外缘间距离5mm以上,即提示主动脉夹层之可能。由于主动脉本身的搏动、投照位置不正,或是血液由壁裂隙渗出至周围组织等因素,其外缘可模糊不清而难以辨认。CT是横断面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可以清晰地显示钙化斑的位置和周围的关系。当主动脉夹层形成时,钙化的内膜内移,因而其距离完成可以准确测量。所, http://www.100md.com(何 平 文 勇 张 勇)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主动脉瘤与主动脉夹层 > 主动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