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指南.医学版》 > 2013年第4期
编号:12821872
“骨盆”一课的教学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健康指南·医学版 2013年第4期
     【摘要】 “骨盆”是妇产科教学开篇第一课,是学好这门课的重要基础,产科今后要讲述的许多重点章节都要求学生必须牢靠地掌握本次课的知识。在此,笔者通过动手制作并充分利用教学模型的模型示教;让学生动手在自己身体上寻找骨性标志的实践教学;巧设问题的启发-提问-讨论-整和式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探讨,从而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骨盆 模型 分娩 教学

    “骨盆”一课是继绪论之后妇产科教学开篇第一课,是学好这门课的重要基础,产科今后要讲述的骨盆测量、决定分娩的因素、分娩机制 、产道异常等重点章节都要求学生必须牢靠地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组织好这一课的教学,能在教学伊始就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了兴趣和期待,对提起学生对整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关键的作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陶冶情[1]。

    1 动手制作并充分利用教学模型,通过模型示教,让骨盆各平面直观化,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

    将模型在妇产科教学中恰当合理地利用,能缩短学生理论知识到临床感性知识的距离,使抽象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教学过程中显得有趣、生动、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2]。这节课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教学模型让各个知识点直观化,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能通过观察模型对知识点有概括性的领悟。笔者使用的教学模型除可在教具市场购买到的、常用的正常女性骨盆模型两个(完全骨性的骨盆模型称为1号模型、带盆底组织的骨盆模型称为2号模型)之外,还严格按照这两个正常女性骨盆模型同比例大小,用硬纸板裁剪自制了骨盆入口平面和中骨盆平面的横截面模型。

    1.1 观察1号正常女性骨盆模型

    通过观察1号模型可让学生了解到 ①骨盆的组成和骨盆各骨性标志的所在。②翻转模型让模型入口面向全体学生,指明骨盆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通道,其大小、形状对分娩有直接影响。开门见山,搞清学习骨盆的重要性。③同时,向学生展示真假骨盆的分界线以及真假骨盆的所在。

    1.2 观察2号正常女性骨盆模型

    通过观察2号模型可让学生了解到①骨盆的韧带②模型冠状面面向学生,教师手指连接两坐骨结节,分别展示出口平面前后三角的位置,及出口平面的径线。

    1.3 正常女性骨盆模型和自制骨盆平面模型结合观察

    正常女性骨盆模型是一个立体三维的模型,学生难以在不规则的立体几何结构中想象出两个平面——入口和中骨盆平面的具体形态。单纯利用教材或多媒体课件中的平面图又难以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平面在骨盆中的具体位置,缺乏直观性。而笔者利用自制的和女性骨盆模型比例配套的骨盆入口平面和中骨盆平面的横截面模型,解决了这一教学上的难点。①教师先在正常女性骨盆模型上描述骨盆入口平面和中骨盆平面的界线,再将两个横截面模型分别沿两条界线在骨盆上做横切样动作,即得出两个平面。学生通过以上观察立刻得到直观感受,即刻了解了两个平面的所在和含义,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②此时再将两个自制平面分别给予展示,具体研究每个平面的特点,如:入口平面呈横椭圆;中骨盆平面呈纵椭圆;以及这两个平面的径线等的展示。这也比单纯观察骨盆模型或图片的效果好得多。

    2 让学生动手在自己身体上寻找骨性标志的实践教学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师首先在模型上明确指出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所有的骨盆骨性标志,并说明它们是骨盆测量的重要指示点,而且其中一些很容易在人的体表触及,接着教师即可带领全体同学在自己身体上寻找。在寻找触摸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身体坐直,双手叉腰,在自己腰骶部寻找。教师在讲台上做出寻找触摸的动作要领和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相当于做起了课堂体操,活跃了一堂理论课的课堂气氛。

    3 巧设问题的启发-提问-讨论-整和式教学方法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在教学中,教师要巧问善诱,设疑时注意问题的层次和梯度,要环环相扣,从而把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3]。

    在讲解骨盆各个平面的重要径线时启发-提问-讨论-整和的教学方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从第一节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让学生领悟到学习医学知识不仅只是死记硬背,靠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更容易理解记忆。

    3.1 骨盆入口平面和中骨盆平面的重要径线

    骨盆入口平面共有四条径线,其中,前后径是最重要的,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次要径线只要求学生了解。在模型示教清楚骨盆入口平面前后径短而横径长,呈横椭圆形的特点,及其四条径线的位置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一个平面就有四条径线要学习,大家一定觉得难以记忆,但老师只要求大家掌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请你找出哪一条最重要,并且记住它?”。课堂上学生马上各抒己见,开始讨论。接着,教师要求同意前后径、横径、斜径最重要的同学分别举手,表明自己的选择。这时教师提出不能靠猜,要求同学进一步说出“你觉得这条径线重要的理由是什么”,并且要求不同的支持者派代表单独举手回答理由。课堂氛围趋于安静,大家开始思考。接下来的个人回答是同学们自己思考的结果,有支持横径最重要,理由是它是最大径线;有支持前后径最重要,理由是它是最小径线,等等。大家回答越多样化越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越能指向正确的结论。最后由教师整和大家的讨论结果:选择哪条径线最重要,要与临床分娩过程相结合。横径是最大径线,这条径线再大,其他小径线不够大,胎儿也无法进入入口平面;只有最小径线——前后径足够大,能容胎先露通过,那么,其他径线的大小就没有问题了。所以,前后径是骨盆入口平面最重要的径线。同理,中骨盆平面前后径长而横径短,呈纵椭圆形,其中两条径线,横径是最重要径线的结论,学生也能很快地推导出来。, http://www.100md.com(李艳华)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