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6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969823
守住自己的老窝、掌握养老主动权(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老同志之友》2016年第3期
     前些年,“赡养权”一度是老年人群的维权重点,但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房产权”已经成为老年人维权的第一焦点。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此话虽然有点俗,却是至理名言。老年人守住自己的老窝真的是太重要了,老年人无论何时一定要有个避寒挡雨的属于自己的家。记住这句话: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并不一定是父母的家。

    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中,由于老年人住房被子女或他人侵占而引发的纠纷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某市法院的一项统计显示:2014年,在各种侵犯老年人权益的案件中,房产类纠纷已经迅速上升为51.5%,赡养类纠纷则降至7.6%,但后者也往往与住房问题相互关联。这个统计数字大大超过了子女赡养(包括精神赡养)、一般经济纠纷、婚姻、虐待等其他投诉热点而名列第一。

    有的老人没有看清守住老窝的重要性,在拆迁、买房过程中,将自己的补偿款或购买的房屋产权写在了儿女的名下;也有个别儿女以照顾老人生活为由,让老人把房子卖掉,搬到一起居住,卖房的钱交给个别儿女保管。此后,儿女并未履行当初孝敬老人的承诺,老人再想分开居住,或者想要回房产或房款已不可能,法院也难给予支持,结果,老人处于进退两难十分尴尬的境地。

    故事一:百万拆迁款让她失去了“老窝”

    83岁的齐大妈和老伴儿都是成都某国企的退休职工,多年来,一直住着厂里职工宿舍楼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房改后按政策办理了产权证。他们的三个子女成家后都有了自己的住房,节假日,儿孙济济一堂,一家人其乐融融。

    前些年老伴儿去世后,齐大妈独自住着三室一厅,难免有些空落落的孤单和寂寞,懂事的孙子就经常回来陪伴她。由于周围都是一个厂里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和老同事,齐大妈身体也没什么大毛病,每天早晚和邻居老姐妹一起遛弯儿,偶尔打打小麻将,晚上孙子下班就回来了,日子过得也还安稳。

    2014年,齐大妈家的宿舍区被纳入了成都市的棚户区改造范围,齐大妈获得了百万余元的住房补偿款。齐大妈打算用这笔钱买上一套两居室,剩下的钱就留作自己将来养老用。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齐大妈的小儿子得知母亲拿到了百万元补偿款后,就天天给母亲打电话,游说她别买房了,动员母亲去自己家住。这个小儿子从小深得父母宠爱,长大却不孝敬母亲。如今小儿子主动说:“老妈你都80多岁的人了,以前住的地方都是厂里几十年的老熟人还好,现在拆迁了您独自去买房住,我不放心,就住到我家去吧,将来我给你养老送终。”

    齐大妈见小儿子变得懂事了,心里感到很温暖。她考虑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将来总得跟着一个孩子住才行。于是齐大妈同意了小儿子的提议,搬到了小儿子家的别墅里。不久,小儿子以自己的生意急需资金周转为由,“借”走了齐大妈的上百万房款,然后就把她送进了养老院。

    住不惯养老院的齐大妈想回小儿子家,可他总是推三阻四;齐大妈想要回自己的钱再买房子,已经不可能了。齐大妈真是肠子都悔青了。她常给以前的老邻居打电话哭诉:“没想到啊,拆迁的百万房款却让我连自己的老窝都没有了……”

    故事二:她苦苦等待自己的“新房”

    与齐大妈原来住在同一工厂宿舍的刘大妈寡居多年,也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了。她年轻时婚姻不幸,离婚时两个孩子都没跟她,由孩子父亲和后妈抚养长大。从小没跟母亲一起生活的孩子对刘大妈的感情可想而知,儿子结婚都没通知她,女儿对刘大妈还好点,逢年过节,偶尔也相互走动。

    身体还算健康的刘大妈一直租住在厂里分配的插间老房里,苦熬了一辈子的她2014年终于盼来了动迁。按照拆迁政策,她租住的半套公房办理了公转私手续后,她可以选择要一套标准的两居室或者货币补偿60多万元自己去买房。

    开始,刘大妈看好了一套两居室的安置房,虽然房子质量一般,但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与她原来的老公房相比,已经好多了。但她又听人说,要货币补偿更划算,自己拿着60多万可以买到更好的房子。刘大妈拿不定主意便征求女儿的意见。女儿说:“您岁数大了,一个人住在郊区,我们不方便来看您。您就选货币补偿吧,将来在城里买一套小户型的二手房,大家都方便。”女婿更是积极帮她租房,帮她搬家。让刘大妈把补偿的六七十万房款交给他存到银行理财,说是等房价下跌了再给她买房。心中忐忑的刘大妈听从了女儿、女婿的安排。

    大半年过去了,刘大妈依然住在条件很差的出租房里。刘大妈的钱被女婿攥着在银行理财,她每次打电话催问女婿什么时候替她买房,回答总是“别着急,再等等看……”

    苦了一辈子的刘大妈好容易熬到了改善住房条件的机会,却因为轻信女婿的“建议”,拱手交出了自己的选择权和补偿款,已经70多岁的老人,不知道还要再等多长时间,才能住进属于她自己的新房。刘大妈唯一的希望就是女儿、女婿兑现当初的承诺,还她一个温暖的“老窝”。

    故事三:老两口后悔住进儿子家

    80岁的贺大妈和老伴儿虽说是半路夫妻,但也在一起生活十几年了,两个人的生活习惯、脾气秉性都磨合得十分默契。尤其是贺大妈脑梗后,手脚变得不利索,平时穿衣、洗漱都离不开老伴儿的帮助和照料。

    这次也是因为拆迁的缘故,贺大妈的儿子提出:母亲年龄大了,行动又不方便,继父也是高龄老人,独自照料母亲的生活起居已经勉为其难,准备买一套大房子,接老两口一起过去住,家里再请个保姆,这样,大家都可以轻松一些。

    贺大妈觉得儿子挺孝顺,同时她也觉得和儿子住一起,省得池们担心、奔波。贺大妈将拆辽款交给儿子,加上儿子的钱买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跃层大房子,老两口高高兴兴地搬进了儿子家。

    装潢漂亮、明亮宽敞的大房子看着确实挺舒服的,可是住进去没几天,贺大妈的心里却暗自不爽了,而作为继父的老伴儿也处处感到不自在。

    首先贺大妈感觉没有原来自己家里自在。随时都要保持房间的整洁,对于一个手脚不便的老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以前在家起床把被褥一掀,房门一关就完事了,可现在和儿子、媳妇一起住漂亮的新房,成天不叠被褥挺担心媳妇看不惯。于是每天整理床铺就成了贺大妈的新劳作,甚至会累出一身汗来。再说吃饭问题,贺大妈不敢吃辣的,否则就会呛咳不止。但是保姆是按照年轻人的口味做菜,儿子又根本注意不到这些细节。有一次,贺大妈尝了一口红烧牛肉,辣得把眼泪都咳出来了。后来,她只好让老伴儿偶尔去买点鱼、肉回来,自己做点清淡的菜,端上桌子大家一起吃。 (王侨蜀)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