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1年第12期
编号:12706480
国宝大迁徙(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1年第12期
     线到达宝鸡时,因潼关形势骤然紧张,不得不马不停蹄地转移至汉中。

    宝鸡到汉中没有火车,须用汽车运载。7000多箱文物,至少需要300辆车次。经多方联系,西安行营伸出援助之手才得以解决。然而,真正的难题还在后面,宝鸡到汉中,要翻越3000米高的秦岭,时值冬季,山上多雪,路陡山滑,非常危险。而且公路正在翻修,随处堆放石子,行车多有不便。初运的几批还顺利,到第四批车时则发生了一些问题,经过大家的努力,最后总算得以解决。

    1938年4月,这一路文物全部运抵汉中,但尚未喘息,就听闻敌机轰炸汉中机场的消息,文物被迫再次转移。刚离开汉中,这里便遭遇敌机轰炸,原储存文物的库房也中弹被毁。千里迢迢而来,却无安身之地,行政院又命令将文物转运成都。

    汉中到成都500多千米,全靠汽车运输。途中有5个渡口,均未架设桥梁,须用木船载车过河。时有敌机空袭,一路艰辛。所有的文物花了10个月抢运,才于1939年2月全部到达成都。好不容易抵达那里后,重庆被炸,成都亦不安全,无奈,行政院又下令,文物再次转运至150千米外的峨嵋藏身,遂成立故宫博物院峨嵋办事处。
, 百拇医药
    故宫博物院19557箱文物精华,就这样穿越遍地烽火,辗转周折,总算找到各自暂时的藏身之处安歇。

    1945年8月,抗战胜利,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南迁的故宫文物亦开始东归。1946年1月下旬,存放在巴县的文物抵达重庆;5月15日,藏于峨眉的北路文物开始向重庆集中,于9月12日全部抵达;而藏于乐山的文物则于1947年3月才运完。从1947年5月开始,运抵重庆的三路文物向南京启运,除了10个庞然大物——“岐阳石鼓”因船载不易而走陆路外,其余皆走水运。第一批文物于6月19日起锚,随后一批接一批,到11月26日安抵南京,全部“完璧归赵”。整个故宫文物南迁,是在炮火硝烟中进行的,历时14年,行程数万千米,而文物分毫无损,堪为世界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

    骨肉又分离

    当年故宫博物院文物迁移时,行政院代理院长宋子文曾代表政府作出“北平安静,原物仍运还”的承诺,然而,内战很快爆发,使北运计划搁浅。
, 百拇医药
    到了1948年9月下旬,战局急转直下,国民党政权已岌岌可危,准备撤往台湾,于是决定将这批南迁文物一起带走。就这样,当年存放于紫禁城的这批文物,从20世纪30年代被运出后就再也没回“家”,于颠沛流离15年之后,它们又一次踏上远去的旅程。

    入台文物共分3批运送,第一批由海军部“中鼎号”登陆艇载运,共计320箱,1948年12月22日由下关开出,27日安抵基隆;第二批是租用“海沪号”轮船载运,有1680箱,于1949年1月6日离开南京,9日抵台;第三批由海军部“昆仑舰”运输,由于舱位有限及军舰停留时间短等原因,已装箱的1700箱文物仅运走972箱,从1月30日离开下关,至2月22日抵基隆。

    文物南迁,直接导致了“一宫两院”隔海相望,即形成了一个故宫、两个博物院的局面。这些文物现都存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包括晋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唐代怀素的《自叙帖》、五代赵干的《江行初雪图》等。铜器有宗周钟、毛公鼎、散氏盘等重器5600多件,还有《四库全书》等珍本古籍。这批文物的“离家出走”,使得一些成对成双的文物“骨肉分离”,如郎世宁的《十骏图》,两个故宫博物院各藏5轴;仅存的一对西周早期有铭文的青铜乐器,一件阳文的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阴文的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宋徽宗制作的大晟编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6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2枚等。甚至如唐代怀素的《自叙帖》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而精美的原包装盒则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时珠椟相分,令人感慨。

    【责任编辑】王凯, 百拇医药(韩文宁)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