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1年第15期
编号:12706491
辛亥革命百年回眸(上)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百科知识》 2011年第15期
     中国人是一个知耻而后勇的族群,一旦意识到问题所在,就会义无反顾抛弃旧的,拥抱新的,于是科举制废了,新教育普及了,自由经济可以获得充分发展了,追慕西方的现代法律体系也开始构建了。更重要的是,清廷宣布预备立宪了,发誓用不太长的时间直追日本,像东西洋立宪各国一样,尽快构建一个常态国家。

    清廷的觉醒和大规模推动立宪和改革,极大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使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革命陷入空前困境。我们过去说革命党在1905年革命与改良的论战中占了上风、取得胜利,那不过是一家之言,是胜利者后来的看法。看看吴樾、徐锡麟、秋瑾等从1905年开始前赴后继进行暴力攻击,就知道革命已经陷入毫无希望的困境,革命党人其实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在无法回归主流社会之后的困兽斗。

    因政治改革的开启,先前在政治上一直被动的清廷拥有了政治发展的主导权,此后数年,在革命与改良的赛跑中,革命屡屡落后。经过几年的民主训练和发展,清廷主导的预备立宪运动赢得了民众的拥护,民众的政治热情被激活了,各省谘议局相继建立,地方上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初步形成并开始运作,行政主导的一权独大局面开始改变,这一切改变不仅没有影响清廷的威望和行政力,反而使清廷获得很多年来所未有过的权威。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稍后宣布争取在9年时间达成完全意义上的君主立宪。

    9年立宪是一种有计划的政治,清廷专门成立宪政编查馆制定9年规划,哪一年做什么怎样做,在这个规划中都逐条开列,非常详细。应该说清廷对预备立宪是严肃和谨慎的,因为这毕竟是涉及国家根本体制的大变革,绝对不是儿戏。预备立宪激励了中国人的情绪,大家普遍相信,中国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常态国家。

    立宪运动的顺利进展几乎封杀了革命党人的生存空间,革命党人面对此情此景不能不发生严重的分裂。1905年成立于东京的同盟会,经过短暂辉煌,到了1908年实际上陷入四分五裂之中。章炳麟大骂孙中山或许有点过了,但这是否意味着章炳麟此时对革命事业的前景不太看好呢?如果仅仅与孙中山决裂或许还只是革命队伍内部的分歧,问题是章炳麟此时也开始与不共戴天的清廷有了一些秘密往来,他通过一些非常机密的渠道接受两江总督端方的资助,不管他接受这些资助去干什么,这对于革命来说,其结果都一样,就是对革命前景失去了信心。

    对革命失去信心的不止章炳麟一个人,而是当时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章炳麟的老朋友刘师培夫妇等都在这个时候发生过类似问题。刘师培由先前“光汉”的极端反满主义者转而脚踏两只船,与清廷中一些要员暗送秋波,眉来眼去,实际上都是因为革命前景不容乐观。

    革命虽然没有陷入绝望,但革命在清廷生机勃勃的立宪运动面前已经陷入困境,清廷如果不是发生后来几次不该发生的政策性失误,革命或许真的没有再度发生的机会。当然,历史无法假设,清廷在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政治变革时期,却发生了最不该发生的几件大事,从而使几乎陷入绝境的革命成功复活。(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王凯, 百拇医药(马勇)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