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3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159372
前尘云烟 一声叹息(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5日 《百科知识》2013年第12期
     府邸和行馆充分体现了蒋氏父子生前的威权;1980年建成开放的“中正纪念堂”则是蒋介石死后哀荣的集中表现。纪念堂占地总面积25万平方米,主体是八角造型的纪念堂,蓝瓦白墙,造型类似北京的天坛,堂内有蒋介石塑像。纪念堂四周附近有剧院及音乐厅,还建有牌楼、回廊、角亭、广场、水池等。多年来,“中正纪念堂”已成台北市的地标之一,是许多大型活动的举办场所,也是台北市民平常散步运动的地方。

    “两蒋陵寝”,一代枭雄不入土难为安

    慈湖位于桃园县大溪镇与复兴乡交界处,原名“埤尾”,本是一个呈牛角形的人工水库。1961年,蒋介石发现这里与溪口景致相似,于是决定设立行馆。为表达对慈母王太夫人的怀念,将水库命名为“慈湖”,埤尾也随之改成了慈湖。

    慈湖林木茂密,清幽隐蔽,山道上满是落叶。穿过一道月亮门,就是“慈湖陵寝”——一个简朴的四合院平房。1975年3月26日,蒋介石病情恶化,自知来日无多,口授遗嘱,吩咐自己死后,棺木暂厝慈湖,以便有朝一日归葬于他在大陆时就已选定的南京紫金山麓中山陵旁的墓地。当年4月5日,蒋介石抢救无效去世。4月16日,蒋介石的遗体安放在“慈湖宾馆”。此后,“慈湖宾馆”改称“慈湖陵寝”。

    “陵寝”门内是一个木制屏风,上刻一个“福”字,起到照壁的作用。绕过屏风,步行十来步,就是正厅,当中安放的长方形黑色大理石棺椁就是蒋介石灵柩。棺椁上方悬挂着蒋介石遗像,两侧墙根象征性地各放置4张红木太师椅。棺椁前方,留有一小块空地,供人行礼。

    正厅两侧房间,一侧是蒋介石、宋美龄生前的卧室和宋的画室。蒋介石的卧室有一张床和一张榻,榻上放有专门用来看书、批示公文的小书桌,书桌上放置着放大镜和装着喉片的小药瓶。靠墙是一排书柜,里面陈列着《庄子》《孙子》《墨子》《经史百家杂抄》等书籍,从中可以看出,蒋介石生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好。

    宋美龄的卧室与蒋介石的卧室相通,里面放置一张床和几件中式木制家具,地上的红地毯已洗出水印,散发着霉味。与卧室相邻的是宋美龄的卫生间,墙壁瓷砖为粉红色,浴缸和抽水马桶也都是粉红色的。这个马桶当年专门从日本买来,到现在还能用。再往前走,就是宋美龄的会客室和画室,当年的家具都被宋美龄运到了美国,所以房间显得有些空荡。

    正厅的另一侧,首先是一间贵宾室,墙上挂着一幅油画,描绘的是溪口景致,折射出蒋氏父子对故乡的思念。再往里走,是一个小房间,一面墙上挂着一个大镜框,里面陈列着蒋介石获得的数十枚勋章、奖章,他主政时设立的所有最顶级的一等勋章,包括采玉、卿云、景星、宝鼎、云麾都在列。其中,有两枚比较小但很有历史价值勋章,分别是“抗战胜利勋章”和“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念勋章”。

    离开慈湖,驱车几分钟就到了位于头寮的“大溪陵寝”。此处原称“头寮宾馆”,是用来存放“总统府”文件档案的。

    蒋经国到慈湖“谒陵”时,经常在此停留。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后,蒋经国治丧委员会曾主张将其灵柩安放在“慈湖陵寝”,但宋美龄表示反对。她认为,虽然蒋经国和蒋介石的灵柩安放在一起,有利于日后“谒陵”和悼祭,却不符合蒋氏父子生前的意愿。后来,治丧委员会选中了头寮宾馆,此地距离“慈湖陵寝”只有2000米,可以体现蒋经国随伺父亲的孝心。

    蒋经国“陵寝”外观、形制与蒋介石“陵寝”相似,但规模要小一些。和蒋介石一样,蒋经国的遗体同样经过防腐处理;据媒体披露,蒋经国遗体的防腐处理比蒋介石的好。

    蒋经国同样采取“暂厝”的方式,灵柩安放于院内正厅,正中也是遗像和分立的旗帜。在正厅的对面,有一个房间将蒋经国原在“总统府”的办公室“搬”了过来。房间正中摆着一张大办公桌,后方墙中央悬挂着蒋介石的画像,两边各挂一个条幅,右边写着“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左边写着“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虽然二人陵寝相距不远,但这里的人气远不如慈湖。据说是由于许多人不知道头寮还有蒋经国的“陵寝”。

    由于“两蒋”都没有“入土为安”,蒋家三代都是男性先亡,一度是满门寡妇,因此台湾社会一直有“暂厝”影响蒋家男丁阳寿的迷信说法。蒋家遗孀们在2004年提出将“两蒋”移灵,下葬位于台北县汐止的五指山“国军示范公墓”。但“蒋陵”已完工多年,由于蒋家内部意见不一致,“移灵”一事没了下文。

    商机所在,大陆游客反助“两蒋”

    在“慈湖陵寝”出口附近,有一个慈湖雕塑纪念公园。公园内的草地上,放置着从台湾各地收集来的蒋介石铜像,除了立姿、坐姿及不同表情外,还有着军装、马褂、中山装等不同服装的造型,里面还有很少见的蒋经国雕像。“两蒋”统治时期,台湾随处可见蒋介石塑像,近10多年来纷纷被拆除。从2001年起,桃园县决定收集各地拆除的蒋介石塑像,集中陈列在这个公园里。

    看好大陆游客的庞大人流,特别是深知大陆游客对于蒋介石相关景点最为好奇,桃园县主打“两蒋牌”,于2006年整合境内的蒋介石行馆、慈湖和头寮“陵寝”以及慈湖雕塑纪念公园等7处景点,规划建设了“两蒋文化园区”。桃园县观光行销局还邀请蒋介石曾孙蒋友柏,设计了以“五星上将”为主题的“两蒋”旅游纪念品,自行设计推出其他“两蒋”纪念品。

    在台北市,有旅行社推出“蒋公景点一日游”,主要景点有“中正纪念堂”、士林官邸、阳明书屋、草山行馆、圆山饭店。在阿里山上山途中的奋起湖,当地人推出印有蒋介石头像的铁路便当盒纪念版……

    有关县市都卯足了劲,千方百计要做大做足“两蒋”文章;而当年蒋介石一再鼓吹要去“抢救”的“水深火热之中”的大陆同胞,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抢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蒋介石的“救星”。

    这是怎样的历史况味!让人在感慨前尘往事成云烟时,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本文配图见中插

    【责任编辑】赵 菲 (陈斌华)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