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3年第12期
编号:13159326
前尘云烟 一声叹息(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3年第12期
     “谁的江山马蹄声慌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天微微亮,你轻声地叹,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这是《菊花台》的歌词,有些人批评不知所云,但笔者近年来多次到台湾采访,踏访了几乎所有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台主要遗迹后,倒是觉得这几句歌词最能表达出心中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慨。

    府邸深深 “蒋家王朝”演绎最后威权

    从1949年蒋介石去台到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蒋家王朝”在台湾地区延续了39年,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时至今日,从台北的“总统府”、士林官邸、七海官邸、“中正纪念堂”,到遍布全台的“行馆”,仍能看到一个王朝华丽而怅惘的背影。

    “总统府”位于台北市中正区重庆南路一段122号,坐西朝东,是一组红白相间、设计精美的日式巴洛克建筑,原是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在大陆期间宣布下野的蒋介石,到台后不久即“复行视事”,将这里改成“总统府”。
, 百拇医药
    “总统府”是蒋氏父子正式办公场所和接待外宾的地方。每年10月10日,台湾当局都会在“总统府”前举行“国庆”集会。“两蒋”的“总统办公室”一般人无缘得进,但其原来的办公家具现已搬到大溪“陵寝”原样复制。

    “总统府”一直是台湾当局领导人的办公场所,李登辉担任此职后,效仿美国白宫,将非办公区域的部分空间开放供民众参观。笔者入内,发现虽然每个房间都不太大,但内饰精美典雅,两个不大的花园花木扶苏,可供游人休憩。

    “晨风轻轻地吹过,曙光也唤醒了阳明山,市面渐渐地醒来。你早,台北……”如果没有了阳明山,台北人的生活将逊色许多。对于蒋介石和宋美龄,亦是如此。

    阳明山下,有蒋介石的士林官邸;山上,有蒋、宋钟爱流连的两处“行馆”——草山行馆、阳明书屋。蒋介石领党、理政、整军,大计多从此三处出。可以说,蒋介石时期台湾真正的权力中枢并不在“总统府”,而是市郊的阳明山。
, 百拇医药
    阳明山原名草山,因山上茅草丛生而得名。蒋介石退踞台湾后,经常偕宋美龄上山散步,思考“复兴大计”。因山名有“落草为寇”之嫌,又见山色空明,也为了纪念他所景仰的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蒋介石在1950年下令将草山改为阳明山,并在这里设立官邸、行馆。

    士林官邸为蒋介石的正式居所,是风格类似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庭园式建筑。当年这里重兵把守,周围遍布岗哨、便衣,后山密林之中至今仍可看到大量的碉堡工事。

    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远走美国,士林官邸成了无主之屋。如今,官邸的神秘面纱全部揭开,偌大的法式、中式园林和客厅、卧室等可入场参观。园艺花卉、蒋宋做礼拜的凯歌堂,成为台北市民赏花踏青、拍摄婚纱照的绝佳场所。

    蒋经国住了20年的官邸

    “七海寓所”紧邻台北市大直北安路,前方为幽静的七海潭,靠近台湾军方的指挥中枢——衡山指挥中心。其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因官邸警卫室代号为“七海”;二是此处原是为当时协防台湾海峡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官准备的度假用招待所,取“七”“海”为名。
, http://www.100md.com
    蒋经国去世后,七海寓所仍为其俄罗斯裔妻子蒋方良居住。蒋方良去世后,“七海寓所”于2006年被台北市政府列为市定古迹,并准备像士林官邸一样对外开放。

    行馆处处 寄情山水安能忘忧

    草山行馆位于台北市北投区湖底路,建于1920年,是为接待当时日本皇太子裕仁所建。1949年12月,蒋介石以此为居处,算是他在台北的第一个落脚点。

    草山行馆占地约1500平方米,日式建筑风格,主房大门为石砌墙,内部则为木制建筑。行馆周边另有4栋附属建筑物,原为宋美龄与蒋介石随从人员的居所。1950年5月,士林官邸完工后,蒋介石夫妇迁居士林官邸,草山行馆改为“夏季避暑行馆”,每年端午至中秋,蒋介石多住在草山行馆,直到20世纪70年代,阳明书屋落成,蒋介石迁居那里,草山行馆才结束自己的使命。

    原名“中兴宾馆”的阳明书屋于1969~1970年兴建,是蒋介石在台唯一亲自择定兴建的行馆,作为他接待岛内外贵宾及夏日避暑之处。
, http://www.100md.com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迁此办公并将一些党史史料集中保管于此,因此改称为“阳明书屋”。1997年,阳明书屋被捐赠并转交“阳明山国家公园”经营管理,经整修后对外开放。

    蒋介石去世后,草山行馆也跟着荒废。后经整修于2003年开放,供人参观,建筑物仍保持当时的格局,摆设的家具依当时形态复制。过去蒋介石夫妇的内用起居室,改称“介寿堂”,常态展览与蒋有关的文物,其中最特别的是台湾第一张身份证的复印件,其中蒋介石的职业栏上登记为“总统”,此外还有一套蒋介石在婚礼上穿着的衣服和他常穿的轻便军服。

    草山行馆、阳明书屋分别是蒋介石在台湾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行馆。此外,蒋介石在全台各地还有24处行馆,都在风景绝佳之处,现在大多荒废,能开放参观的只有慈湖、阿里山、日月潭等几处。

    慈湖行馆现在已改为蒋介石“陵寝”。角板山行馆位于脚板山突出部,其下溪水蜿蜒,山色青翠,景致与蒋介石故乡奉化溪口相似,这也是蒋选择于此和慈湖兴建行馆的原因。蒋介石在这两处行馆停留,可略慰思乡之情。角板山行馆也是保存蒋经国遗迹较多的一处,因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常来。
, 百拇医药
    日月潭的涵碧楼据说是蒋介石最钟爱之处。涵碧楼原本也是为迎接裕仁所建,后来成为蒋介石的行馆。蒋介石经常泛舟日月潭,遥望他为缅怀亡母在潭边山顶所建的慈恩塔。涵碧楼1998年被拆除后,在原地建起五星级度假饭店。涵碧楼下,原来蒋介石专用的码头上还系着他当年使用的木船。

    台湾民众参观蒋介石的行馆,谈得最多的就是风水,许多行馆要么群山怀抱,要么三江汇流;其次,对宋美龄的生活设施很感兴趣。由于宋美龄是在美国长大的,所以多处行

    馆都流露出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的痕迹,例如与蒋介石分居,各有各的卧室,中间相通。她的浴室卫生间为欧式风格,而且有当时稀有的抽水马桶。更特别的是,有的卫生间可以开窗向外,不仅通风明亮,而且可以眺望美丽的风景。, http://www.100md.com(陈斌华)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