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5年第23期
编号:12716853
“正大光明”背后的秘密建储(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日 《百科知识》 2015年第23期
     满清在入关之前,曾经将“汗位推选制”作为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入关之后,康熙帝曾经试图依照中原汉族的政治传统去推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康熙帝对皇太子胤礽“两立两废”,最终很遗憾,“嫡长子继承制”未能在清朝历史上得以采用。而由康熙帝初步规划,经雍正帝发扬光大,最后被乾隆帝定为祖制的“秘密建储制”却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秘密建储制”——清朝的创举

    在公开立储失败之后,晚年的康熙帝决定择贤而立,暗中培养储君人选,并进行严格保密。日后这种政治思想被雍正帝完善化了,雍正帝的做法是亲自将暗定储君的名字写好密封在谲匣内,将其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并使“诸王大臣,咸宜知之”。在自己百年之后,匾额后面的立储密旨便可作为新君继位的依据。以公开的形式进行秘密立储,这可以说是雍正帝的一大创举。就“秘密建储制”而言,乾隆帝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在1778年将“秘密建储制”明确定为祖制,这一制度从此得以正式确立。
, 百拇医药
    “秘密建储制”可以说是清朝的创举,历史上乾隆、嘉庆、道光、咸丰4位皇帝的继位都是按照“秘密建储制”的程序进行的。其中嘉庆帝的继位稍有些特殊,因为乾隆帝福寿双全,嘉庆元年(1796年),86岁高龄的乾隆帝已在位60年,为了兑现自己早年许下的关于在位年数不超过爷爷康熙帝在位61年纪录的诺言,乾隆帝遂主动退位给早已暗中选好的储君嘉亲王,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除嘉庆帝之外的其余3位皇帝的继位过程都是严格依据祖制完成的。由于篇幅有限,笔者仅以咸丰帝继位一例来简要介绍“秘密建储制”。

    道光帝的择储往事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65岁的道光帝觉得关于选择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不能再拖了。道光帝龙生九子,但不幸的是,前三子均未长大成人。皇四子奕詝此时16岁,皇五子奕誴此时也是16岁,皇六子奕訢此时15岁,皇七子奕譞此时7岁,皇八子奕詥此时3岁,皇九子奕譓此时两岁。

    其中,皇七子奕譞、皇八子奕詥以及皇九子奕譓年龄尚小,品德、才干、学识等均无法考察;甚至可以讲,在众人看来两三岁的皇子能不能长大成人都是个未知数。所以,这3位皇子暂时不在道光帝皇位继承人的考虑人选之列。皇五子
, 百拇医药
    奕誴被道光帝过继给了惇恪亲王绵恺(道光帝已故的弟弟),承袭绵恺爵位的奕誴成了“惇郡王”,自然也就失去了皇位继承人的权利。如此一来,道光帝的9个儿子中,3个已故,3个尚小,还有一个被过继。那皇位继承人的人选就只剩下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了。

    皇四子奕詝的母亲是钮钴禄氏,即已故的孝全成皇后。奕詝9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道光帝便把他托付给静贵妃抚养,静贵妃恰好是皇六子奕訢的生母,也就是说奕詝和奕訢从小是在一起长大的。咸丰帝的是

    道光帝经常去看望两个儿子,发现无论是有好吃的还是好玩的,奕詝总是让着奕訢,颇有哥哥的样子,道光帝认为奕詝很有涵养。可之后的种种历史事实表明,奕詝的道德水准未必很高,只是从小寄养在静贵妃那里,不敢与弟弟争宠罢了。在道光帝看来,与奕詝相比,奕訢的优势是聪颖。据《清史稿》记载,奕訢“就傅日授千言,少读即成诵”,意思很明确,就是说奕訢跟着老师学一篇几千字的文章,他读几遍就能背下来;这是奕詝很难做到的。道光帝也有意无意地对这两位皇子进行考察,这也为两位皇子的老师斗法提供了平台。奕詝的老师是杜受田,奕訢的老师是卓秉恬,这两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日后能继承大统,所以经常给自己的学生出谋划策。
, http://www.100md.com
    《清史稿》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訢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失。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这段史料大体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道光帝带着皇子在南苑狩猎,奕訢听从老师卓秉恬的建议,出色地发挥,打到许多猎物,道光帝很满意。奕詝则听从老师杜受田的建议,一箭未发,什么也没打到。道光帝很不解,便问奕詝是怎么回事。奕詝按照老师的嘱咐回应父亲,声称春季乃万物生长之际,他不忍心为了一己之私而伤害无辜的生命,破坏了自然的和谐。道光帝听后龙颜大悦,认为奕詝很仁义,颇有帝王之风。

    还有一个故事,极有可能是野史传闻,但也不会是完全的空穴来风。有一天,道光帝叫两位儿子来自己的寝宫训话,奕訢先进寝宫,道光帝对奕訢说了一番话。大意是这样:“我身体不好,可能就要不久于人世了,可国家又这么乱,你可有什么治理办法吗?”奕訢的口才很好,道光帝说完之后,他就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的治国方案以向父亲表现自己的雄才大略。道光帝觉得奕訢是个治国良才,有为君之道。道光帝让奕訢退出去之后,又叫来奕詝,把问奕訢的话又重新问了奕詝一遍。道光帝话音刚落,奕詝扑倒在地,连连磕头,痛哭流涕。道光帝问他怎么了,奕詝应道:“我只希望父亲长命百岁,从没想过父亲去世之后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道光帝感慨万千,认为奕詝很孝顺,有帝王之风。

    不论故事是否完全可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经过对两位皇子长时间的考察,道光帝基本认定皇四子奕詝既仁义又孝顺,皇六子奕訢则颇有雄才大略。但最终花落谁家,却成了宫内宫外皆百般关注却不得其解的困惑。恭亲王奕訢, http://www.100md.com(柳宗书)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