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21
编号:13793818
故宫博物院的秘辛往事(5)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21
     1937年4月,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正式成立,并聘请张大千、黄宾虹、于非闇等人作为国画研究馆的导师。随后,研究馆就开始陆续招收北平各美术学校的优秀国画毕业生。为了防止日本特务的干扰,国画研究馆的招录考试十分严格,所有考试人员都由国画研究馆工作人员推荐。被推荐者要提交画作一张,由导师研究核准,成绩合格者,令其填写入馆志愿书,方能入馆学习。北平沦陷后,临摹古画的工作仍在秘密进行,而这些有幸被国画研究馆录取的学员必须遵守严格的保密条例,同时临摹的画作也不允许对外销售。

    国画研究馆还建立了一整套课程体系与专门的临摹制度。在古画临摹学习上,国画研究馆将学员分为山水、花卉、人物3个绘画组。每日学习临摹,步骤严密,所临摹的画作大多为故宫博物院、热河行宫以及颐和园收藏的历代画作。每天上午,在多人相互监督下将藏画取出供学员们分三科进行观摩,下午则在清点封好后,锁入库房加封保管,如此周而复始。尽管1943年由于受到日本侵略者的干扰,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被迫短暂关闭,但不久又复工,对古画的临摹工作也一直延续到抗战胜利。事实上,直到抗战胜利后,这些临摹的古画也并未发挥出掩护的作用,但却充分体现出国人保护国宝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 http://www.100md.com
    故 宫博物院里著名藏品之一—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沦陷时期的坚守与抗争



    除了觊觎宝物之外,日本人还妄图在北平各文化单位安插所谓的顾问,借以暗中掌控文物的管理权。由于故宫博物院的坚决抵制,日本顾问始终未能进入故宫博物院理事会。

    即便如此,日伪当局还是以清查反日书刊为名,处心积虑地闯入故宫博物院之中。1938年6月,敌伪宪警两次闯到故宫博物院太庙图书馆,以检查为名搬走、撕毁大批图书报刊杂志。面对日伪宪兵的野蛮行径,故宫博物院也是无可奈何。故宫博物院总务处处长张庭济在指示太庙图书馆妥善做好损失统计、藏匿敏感书籍的同时,还积极利用人脉关系与日本掌控下的华北政务委员会交涉、周旋,尽力追讨部分散失的书籍。从清查的情况来看,日伪当局毁坏的书刊主要是含有反日、抗日,宣传马克思主义、苏联,以及抨击日本所犯暴行、推行愚民政策的相关书籍。事实上,不仅在故宫博物院,日伪当局在整个沦陷区都竭力推行“文化统制”政策,不少文化瑰宝难逃厄运。
, http://www.100md.com
    经过书刊风波之后,日伪当局又打起了故宫金银铜器的主意。1944年8月,华北政务委员会通令各机关单位收集铜器铁器,以支援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圣战”。为此,华北政务委员会成立了专门的收集机构—“金品献纳委员会”。各地汉奸为了邀功,强制进入各家各户和相关单位征收铜铁制品,以献给日军制造枪炮与子弹之用。在这一金品献纳运动中,故宫博物院也未能幸免。然而,日伪当局派驻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祝书元,出于民族道义,并未积极配合金品献纳运动。他多次与征集委员会交涉,强调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铜器古物都是国家重器,攸关历史文化,且均已编号登册,院方负有典守责任,不能擅自处置国家财产。即便是故宫内破损的铁环、铜器,也属于历史文物,不到万不得已断不能交出。

    为了严防日伪宪兵强行闯入,造成更大规模的损失,迫于无奈之下,故宫博物院收集了散落在各宫殿、院落内无名无号的残破铜缸、铜炮等共计1095斤交给金品献纳委员会。然而这并未满足日伪当局的期望。不久,日本军部向华北政务委员会下达了更高的铜铁征收任务。在此严峻形势之下,故宫博物院急忙清查院内两百多口铜缸“造具清册,别其类别,呈请华北政委会到院审定,予以主持,以应对强征”。华北政务委员会最终命令,将不能断明年代的54个铜缸以及2尊铜炮运走检送。不久,日军又強行闯入故宫博物院,劫走铜灯亭91个和铜炮1尊。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文物刚运到天津,还未转运至日本,日军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为了应对可能的情势突变,故宫博物院委派专人赴天津接收这批文物,“有的已残破、毁坏,共重4460公斤,较劫走时少了971公斤,而此前被劫走的54个铜缸也不见踪影”。
, 百拇医药
    沦陷时期的故宫博物院失去了政府的经费来源,整个事业举步维艰。沦陷初期,出于安全着想,故宫博物院关闭数月有余。但是,留守人员的薪俸以及文物修复等经费始终毫无着落。迫不得已之下,张庭济决定重新开放展览,通过收取微薄的门票费用,以度过难关。出于整体安全的考虑,故宫博物院不断调整陈列展览的线路和展品,门票方面也进行了数次调整。据统计,1937年至1945年间,故宫博物院利用自筹资金以及日伪当局的维修拨款经费,依旧对故宫、太庙、景山、古物陈列所、历史博物馆、御史衙门、皇史宬、大高殿等文物遗址进行了有限度的维修,在战时确属不易。

    

光复后的故宫博物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10月10日上午10时,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这次北平受降仪式,是中国战区16个受降仪式中规模最盛大、最隆重的仪式,出席人数及规模远超南京中国陆军总部礼堂举行的日军投降签字仪式。这一天,北平秋高气爽,大约有20多万北平市民从四面八方涌向故宫,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典礼在上午10时10分正式开始,景山山顶上军号长鸣,太和殿主会场礼炮响起,随后日军高级将领代表交出军刀,并在投降书上签字,这一瞬间永载史册,使得无数中国人扬眉吐气,倍感民族自豪。

    1945年故宫太和殿广场日军受降仪式

    不久,张庭济接到马衡院长的指令,于10月23日会同国民政府教育部平津区特派员沈兼士办理故宫博物院北平本院各部门接收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清查和整顿,光复后的故宫博物院在此迎接各界的参观与访问。此时的故宫以午门为正门,并采取新的开放办法,改为三路参观线路。, 百拇医药(暨江)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