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157716
体外循环心肌损伤机制及其保护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右江医学》 2011年第5期
     (4)微温含血停搏液 温血灌注液最主要的问题是脑部温度不降低,容易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同时可使中性粒细胞及补体激活、组胺释放增加;低温晶体或含血心肌灌注液在心肌未完全停跳下快速降温,容易造成心肌挛缩,同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和糖的利用。微温血结合了常温和低温两者的优点,在降低心肌代谢的同时提高了心脏自动复跳率,Chocron等[17]报道20℃微温血间断灌注比8℃冷血间断顺灌对心肌有更好的保护效果。赵向东等[18]将30例行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分别将主动脉根部间断顺行灌注微温血或冷血心肌保护液,结果主动脉阻断前两组各项指标如血气、CK-MB、cTn-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体外循环结束后微温血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冷血组,提示微温血心肌保护液对二尖瓣置换术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比冷血心肌保护液具有更显著的保护作用。国外报道低温组术后神经精神损伤程度及脑部并发症低温组最高,其次是常温组,微温组最少,而常温组纤溶系统活性增加最为明显,低温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最长,故认为微温是体位循环机含血停跳液灌注温度的最理想方式。

    (5)缺血预处理缺血预处理(IPC)被认为是目前最强的心肌内源性保护。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发现,IPC可维护心肌线粒体心肌酶含量的相对稳定,并可改善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通道激活有关[19]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