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鱼肉类 > 吃肉与健康
编号:11479939
五畜为益——谈中国古代的肉食(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食品与健康》 2007年第7期
     隋唐时期,政局比较稳定,经济空前繁荣,人民在多数时间里都能安居乐业,饮食文化也随之发展到新的高度。君臣上下的欢宴,士大夫畅心的宴游,医学家宣扬养生之术,胡姬美酒的西来,交织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风俗图卷。

    自古以来,随心所欲地吃,可算是上层统治者的一大特权,他们无论在朝中或是在家中,都十分珍惜这个特权,大宴小宴便是这种特权的体现。唐代的上层宴席叫做“烧尾宴”。唐中宗时尚书令上奉中宗的《烧尾宴食单》中,涉及到的肉食有:光明虾炙、冷蟾儿羹、鳜鱼片羹、羊皮花丝、鱼肉羊肉酱、葱醋鸡、粉蒸猪肉末、烤全羊、羊鹿舌、剔骨鸡、精炖小牛肉、狸猫肉凉羹、熊肉干、油煎鹌鹑等。从食单上可看出奢侈程度。

    唐初医学家孙思邈被后人尊为药王。在他的《千金方》第二十六卷的食治专论中,分述了果实、菜蔬、谷米、鸟兽等食物的药理与食疗功能。在鸟兽篇中记有人乳、马牛羊猪驴乳、酥酪、醍醐、熊肉、青羊、狗脑、猪肉、鹿肉、獐骨、麋脂、虎豹肉、兔肝、鸡、蜜、蛇肉、鲤、鳖、蟹等动物食物的食疗作用。

    “唐人好酒,宋人好食”。在宋都汴梁,饮食业的兴旺已经成为经济繁荣的象征。酒楼饭铺林立,食摊小贩沿街叫卖十分热闹。据记载,市场上的主要肉食有:鸡碎、白肠、鲊脯、(火赞)冻鱼头、批切羊头等。在《武林旧事》中所载的临安酒店的下酒肉食有:海鲜头食、盐酒腰子、鸡丝签、酒蒸鸡、银丝肚、酒烧香螺、酒炙清虾、鲈鱼脍、清供野味、水龙肉、白炸春鹅、糟蟹等。

    宋代重羊肉,御厨只用羊肉而不用猪肉,这是皇家的规矩。宋仁宗赵祯时,宫中食羊数量惊人,以至一日宰杀二百八十只,年需要十万余只,这些羊多数是由陕西等地运到京城的,设想,当时如果没有一个有规模的殖养业,是难以支撑如此之大吃的。

    一般的士庶贫寒人家是吃不起羊肉的,只能在年节时设法满足一下口福。当时有一穷儒家道贫寒,却又想吃羊肉,于是将苏轼给他的书信拿去换了羊肉吃。黄庭坚因此戏称东坡书为“换羊书”,一时传为笑谈。

    宋朝之后,中原曾几次被少数民族统治,游牧民族的食肉奶习惯更兴盛一时。在饮食习惯上,曾经影响了一些地区,如云南各民族中的食酸奶酪便是起源于元朝。

    通过简述可以说明,中国人以食“草”为主,但不是不吃肉。造成这样饮食习惯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既有生态地域限制又有遗传心理。但是我们先人所指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经过长期的验证却是非常科学的。即使从现代营养学角度来衡量也是一种相当合理的饮食结构。

    中国的传统饮食结构比较注意动植物之间的总体平衡,特别是谷类和果蔬类食品的摄取。但是在食肉上偏重于猪肉(汉民族),消费量要占肉食的80%。猪是吃谷的,需要用大量谷物喂养。而牛羊兔是吃草的,禽肉蛋的蛋白质含量高。所以,从粮食的利用和营养价值角度看,吃猪肉最不合算。

    (下期预告:中国食文化讲座之八:我们吃饭的家底还有多大?——谈生态告急)

    [ 上 页 ], 百拇医药(许 先)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鱼肉类 > 吃肉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