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与健康》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28436
石头村与蒸煮食文化(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食品与健康》 2009年第1期
     在旅游的热潮中,我们一行人乘车去北京访问一个石头古村。

    从北京市区出发,进入门头沟公路,沿着永定河蜿蜒前行,便进入了一个神秘的石头世界。这里是太行山的北端,北京西山的主体。这里的山都是老寿星,它们几乎囊括了元古界以来(16亿年前)除泥盆纪、志留纪以外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仅元古代地层就出露360平方公里,就在这一片老山中,隐匿着历经几个世纪苍桑的石头古村,其中有一个明清古村落的村口写着一个大字,数一数,整整30个笔画——“爨”。我们一行人来到这爨底村,便是为这个“爨”字而来。

    “爨”字读cuan,主要是烧火做饭的意思。这个宇可能是在当今的新华字典中笔划最多的字之一。其实记住这个字也不难,“兴字头,林字腰,大字底下架火烧。”在汉字造字六书中,它就占了三法——象形、指事、会意。它的头上是一个象形的“甑”,甑是用于蒸食的古器,两边以“臼持之”。中部“冖”像个灶口,下部表示“推林纳火”,整个字的形象推演了中国发明蒸食文化的过程。

    爨通常有五种意思,一是“炊也”,即做饭。“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二是“灶也”。“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诗·小雅·楚茨》)。三是“火上”。“大羹涪在爨”(《仪礼·士礼》)。四是“调和五味之处”。爨室即是厨房。五是戏曲名称。“宋徽宗时,爨国人来朝,见其衣装、巾裹、举动皆可笑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