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方养生》 > 2012年第9期
编号:12311917
被遗忘的宫殿南京明故宫的兴废与重修风波(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日 《东方养生》 2012年第9期
     晚年的朱元璋,对这座宫殿充满遗憾和担忧。尤其是太子朱标先于他去世后,担忧更为显著。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祀光禄寺灶神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他说“宫城前昂中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欲劳民。且废兴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

    黄鹤一去不复返——靖难以及此后的留都岁月

    朱元璋对“天”的祈祷,显然并没有太管用。太子朱标没等到接位就死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的太孙、后来的建文帝朱允蚊,也没能在南京这座宫殿里将龙椅坐热。

    建文二年(1400年)九月,承天门失火,建文帝可能认为这是一种来自超自然力量的警示。于是采纳方孝孺的建议,进行了一系列宫殿建筑更名。例如,改谨身殿为正心殿,午门改名为端门,端门改名为应门等。但两年之后,发动靖难之役的叔叔、燕王朱棣还是率兵攻破了应天。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破城,建文帝点着了宫殿,马皇后襁烧死,他则与太子朱文奎一起消失掉了。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谜案。

    有了父亲的担忧、侄子的先例,篡位的永乐帝自然不愿还继续存南京这座宫殿里面住下去。除了这种有点迷信的担忧之外,朱棣更担忧的还有北逃蒙古势力的反扑。南京离前线太远,让他感觉有些鞭长莫及。于是,继位之后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