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儿童与健康》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433858
表征记录教学法在一日活动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儿童与健康》 2007年第1期
表征记录教学法在一日活动中的应用
表征记录教学法在一日活动中的应用
表征记录教学法在一日活动中的应用

     一、背景的产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由先前的重视知识掌握逐渐转变为注重孩子的智力、能力、兴趣和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仅仅靠集体教学模式是不够的,还应该落实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二、表征的含义

    什么是表征呢?泛义的“表征”是指可反复指代某一事物的任何符号或符号集。或者说表征是指代某种东西的信号。它代表某种事物,并传递某种事物的信息。例如,一个词代表着某个特定的思想或概念,一张照片代表着被摄入的人物或风景;一张地图代表着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或山脉。它们都是不同事物的表征。幼儿在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数字、文字、符号、标志等来表征他们的观察和感知。

    三、表征记录教学法的运用

    在进行表征记录教学法的探索和研究中,我围绕“思”、“记”、“通”及“理”四个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与探索。

    1、“思”

    孔子曰:“三思而后行”。所谓“思”,即引导幼儿有针对性的思考,指导自己下一步的行为和做法,学会认真地思考,通过事情的结果来感受思考的重要性。如:在一次秋游活动的准备阶段时,我让孩子们为自己的出游列出一个计划,孩子们再做需要准备的物品。

    幼儿1:画出了书包、零食、水、湿巾、餐巾纸、剪刀、垃圾袋等。

    幼儿2:则将计划准备带的东西列得很简单,只有书包、水、零食。

    秋游的时候,幼儿1在零食打不开的情况下,拿出了自己准备的剪刀解决了问题。因休息地距离垃圾箱较远,不方便随时丢垃圾,幼儿1拿出了自己准备的垃圾袋,将自己的垃圾暂时装在了里面,等队伍走到有垃圾箱的地方,将垃圾袋里的垃圾倒在了垃圾箱里,保护了周围的环境;幼儿2则因没有准备剪刀而为打开零食的包装费劲了心思,还因没有准备垃圾袋,无法收集垃圾而将垃圾暂时装到了书包里,虽然也保护了环境,却将书包弄脏,给自己的出游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活动小结中,通过对两个幼儿在两种不同的准备所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进行比较,让孩子们领会到了做事情之前认真思考的重要性。

    2、“记”

    所谓“记”是引导幼儿将行为和发现及时记录下来,作为一种提示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同时培养幼儿初步的数字统计能力和养成初步的规则意识。

    在自然科学区,幼儿照顾自己的植物时,植物的水总是浇得太多,导致植物腐烂、淹没等现象。经观察我发现问题是重复浇水。于是,为幼儿准备了植物观察记录本,让他们按座位分组,每天请幼儿轮流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图1、图2)而且,在浇水后要在植物里插上“已浇水”的标牌,这样就避免重复浇水现象的发生,又增强了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

    3、“述”

    引导幼儿学会如何与别人交流、沟通,让别人正确领会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了解沟通的重要性和目的性,促进幼儿与伙伴的交流时的表达能力。

    如:“儿童医院”中的游戏,将幼儿平日生活中所接触的、熟悉的情节情景用游戏的形式表达出来,下面是游戏中“小病人”在儿童医院看病时与“小医生”通过语言进行交流的一段情节:

    “小病人”:医生,我来挂号看病。

    挂号处“医生”:你哪里不舒服?

    (在通过询问,简单了解“病人”不舒服的部位,(图3)并记录下来给病人,病人签上自己的名字后,拿着挂号单来到诊断室的医生处)

    “诊断处”:请出示挂号单。

    (医生通过挂号单上所记录的不舒服的部位与病人有针对性的询问与交流,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同时根据病人的病情开出药物处方,告诉“病人”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由病人拿着处方到取药处取药(图4)。

    取药处的医生根据诊断处医生的处方为“病人”取药,“病人”拿到药后到收银台交款。

    在游戏中,第一位“挂号处的医生”能根据 “病人”的

    感受和表述进行记录;第二位“诊断处”的“医生”根据“挂号处医生”的记录,有针对性的与病人交流、询问病情,并开出处方;第三位“取药处的医生”根据处方上的记录来开药;而第四位“取药处的医生”则根据处方上的药物种类记录进行收款。这一连串的游戏情节,表征记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不但增进了“医生”与“病人”交流,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还让幼儿完全融入游戏,由此,记录代替了传统的无意识的举动,从而为幼儿的游戏留下了有价值的回忆和经验。幼儿在体验到角色的趣味性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做到了更有效、更便捷的让别人领会自己所表达的意思,并能通过图形纪录促进了幼儿之间交往的趣味性。

    4、“理”

    古语常说:“不理则乱”。这里的“理”是指“梳理、提升”的意思,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别人的交流、沟通和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行为、观点与别人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思考,懂得有条理的做事情。

    如:秋游归来的时候,我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你们的计划周到吗?为什么?幼儿为此产生了很多想法:

    幼儿1:我只带零食,却忘记了带垃圾袋,所以我只好将垃圾放到了别人的垃圾袋里。

    幼儿2:我妈妈帮我放进了剪刀,我用剪刀剪开了火腿肠的包装袋,我还借给我的好朋友用了,因为他没有。

    幼儿3:我忘记带垃圾袋,但我没有乱扔垃圾,我把垃圾放进书包里了,不过,把我的书包弄脏了。

    通过幼儿的讨论与交流,我又让幼儿仔细地看了自己的秋游计划,幼儿在互相的观察、比较,发现自己的计划不够周到之处。这次活动中,幼儿将会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认真的思考会给自己带来不方便,以及思考的重要性。从而,将自己已有的经验与别人的亮点通过比较,重新梳理自己的经验,变成自己下次活动的目标,以提升自己的原有水平。同时,通过表征,发展了幼儿独立思考、认真观察的能力。

    四、启示

    通过尝试“思”“记”“述”“理”表征记录教学法的运用,帮助幼儿学会了有意识、有目的的做事情,了解到了认真思考的重要性。在做的过程中,经过认真的思考、记录、比较、交流、梳理、总结,发现自己没有做好的原因,激发幼儿重新梳理经验,有条理的做好每一件事情。养成认真思考、善于记录的好习惯。

    在幼儿建立初步的表征记录意识后,幼儿便形成了做任何事情愿意表征的欲望,教师及时地发现幼儿内心情感的发展需要,帮助幼儿更形象、具体地表征、记录。通过表征、记录,让别人更便捷地领会其含义,激发幼儿与伙伴分享经验和自我行为规范的意识。

    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剖析问题、反思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更深一步的体验“思”“记述”“理”表征记录教学法带来的妙处,感受其中的真谛,使自己已有的经验得到提升。, http://www.100md.com(刘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