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1期
编号:12009574
地震灾区某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个案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A版》 2011年第1期
     2.3专业领域常见的心理干预策略

    2.3.1 协助宣泄负面情绪

    引导当事人宣泄出他们受压抑的情绪,只有借此释放出地震造成的恐惧、害怕等情绪,才能消除过度的应激反应。

    2.3.2 利用“共同体”的作用

    即加强社会,学校,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与优势,给与我们共同的引导与支持。

    2.3.3 重塑灾难的意义

    个体是否能从灾难中成长的标志之一是能否理解危机并发现生活的意义。如果一直将精力陷入负面思维之中,则难以抚平创伤。通过引导成员认识到地震后积极意义的一面产生新的合理思维和信念,积极乐观地对待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 百拇医药     2.3.4 组织丰富的集体活动

    通过我们自己学校的经验,灾后复课时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运动的场所,组织了很多的集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的校园特别是操场上又充满了欢歌笑语,逐渐驱除了地震带来的阴影。

    通过对上面这些策略在实际案例中的具体综合运用,本案主已经渐渐摆脱了自杀的倾向,摆脱了负面情绪的困扰,摆在了自己的心态,正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灾后的新生活。

    经过为期半年的艰辛准备,虽然这其中也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但是终有拨开乌云见艳阳的日子。如愿考上了自己报考的学校,如愿去了向往的城市,如愿离开了这个充满很多故事的地方,或伤心或留念,或快乐或悲痛,但是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

    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她了,不知道她现在是否一切可好,但是我想从那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气质决定了她不会再轻言放弃,她应该有属于她的幸福了。那毕业时的回眸嫣然一笑,留在了我们大家的脑海中,成为永久的美好记忆。
, 百拇医药
    地震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再次的想要访谈、和她交流已经人各东西了,只能通过电话联系。为了研究的进一步进行,最近我和她进行了一次访谈:

    我:“在那边生活还好吗?有什么新的发展?我们大家都很想念你。”

    案主:“谢谢你们的关心,我现在很好。正是有你们一路的支持我才得以走到今天,时常想念你们,好想回来看你们。尤其是帮助我走出困境的老师,我是幸运的。在这边有很多工作上的事情需要处理,每天很充实,正朝自己的目标奋斗。”

    我:“现在对待感情看开了吗?”

    案主:“感情不是生活的全部,爱情也不能排在生活的第一位,还有很多的事情值得我去努力。并且我们之间根本就不是爱情,早点离开也是早点解脱,他不值得我爱。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好傻,居然会想到干傻事,更不值得。”

    我:“听到现在你所说的,我感到很欣慰,变得更加理性、理智了。经历过这些,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 百拇医药
    案主:“父母是世界上最亲最近的人,只有他们的爱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学会感恩,学会珍惜今天”;“不要轻言放弃”。

    我:“祝贺你!找到自己的幸福和美好的明天。”

    3 结语

    每个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的发展阶段,生死、离别、恋爱情感、工作事业等各方面的困扰。危机,包含危险和机遇两方面,所以我们如何对待危机,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人生。

    地震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惨烈灾难,不仅在于它在一瞬间摧毁了一座城市,给人们留下一片疮痍满目的物质废墟,还在于它同时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伤害,它的伤害是有形和无形的。但作为21世纪的高校毕业生,我们有幸经历了这次灾难,为自己的人生阅历增加了难忘的一段经历。并且在本案中境遇性心理危机被成功地转化为机遇,帮助个案度过了本来的发展性危机,危机双双得到了转移、转化。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危机干预策略》【美】B.E.Gilliland,R.K.James著.

    [2]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6卷.

    [3] 赵国秋.心理危机于预技术[J].中国全科医学.

    [4] 赵萍.心理危机干预及实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5] 邰炜.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

    [6] 肖征.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渊查与分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 周红五.《心理援助》--应对校园心理危机.

    [8] 《青年心理》总第86期.

    [9] 王保义.关于大学生择业理想及受挫的调查分析.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10] 赵长军.略论大学生择业应具备的心理品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1] 刘凤林.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问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2]吴晓玮,葛明贵.近十年中国大学生心理干预研究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http://www.100md.com(何 菊)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