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11期
编号:12837249
住院患儿用药最小规格剂量单位再拆分使用情况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9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11期
     3.2 药品最小剂量单位再拆分使用存在的问题

    3.2.1剂量不准确 片剂是最普遍使用的剂型,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知,50%以上需拆分使用的药物处方中包含对片剂的分割。而片剂的拆分与其形状、硬度,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关[8]。例如在分割螺内酯(安体舒通)片时,1/2片可以用药片分割器分割,小于1/2片时均为剪刀分割,在操作过程中会有损耗和视觉误差,都会造成剂量的不准确。

    3.2.2拆分过程中药品易污染变质 一方面在分拆过程中药品直接与手或剪刀接触,另一方面有些药品需避光或易吸湿,在拆分后会变质,如葡萄糖酸锌钙口服液(锌钙特)需避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吸湿性很强,易分解。

    3.2.3不利于患儿服用 片剂和胶囊剂等拆分后,破坏了原有的包衣和胶囊,曝露出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不难吃"对于儿童来讲非常重要,所以有些药品的分拆大大降低了患儿的顺应性。

    3.2.4特殊制剂 有些缓控释制剂和肠溶制剂需要利用包衣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位置,若对其进行分拆,破坏了包衣,药物的代谢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不良反应。如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为缓释制剂,不能掰、压、嚼碎服用,因其控释衣膜的厚度和膜上的有效孔径使得药物的释放速率变慢[9]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