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7年第19期
编号:11505201
腰痛、右下肢乏力半月,加重伴发热5天(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19期
     性疟疾、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②免疫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结节病。⑧瘀血性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等。④血液系统疾病:a.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及镰形细胞性贫血。b.浸润性脾大:各类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性疾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⑤脾脏疾病:脾淋巴瘤、脾囊肿及脾血管瘤等。⑥原发性脾大:发病原因不明。目前检查考虑感染性疾病所致脾大,继续抗炎、对症治疗。

    第三次查房记录(入院第8天)

    主治医师 目前患者体温37.0℃,仍诉腰痛,但较前有所减轻,可下床行走,步态正常。近2天未再出现高热、寒战、大汗。腰椎MRI:腰5骶1间盘突出,后下缘符合感染改变,建议结合临床进一步检查。2次血培养可疑见革兰阴性的短小球杆菌。复查WBC4.64×109~6.21×109/L。肝功能指标仍高,ALT 90 IU/L,AST 74 U/L。现已停用青坦威,换用利复星0.2g,Bid抗炎。
, http://www.100md.com
    主任医师 追问病史,患者本人为厨师,其家庭从事畜牧业,以养羊为主,故不除外与牲畜接触史。仔细追问患者父亲,其当地曾有“布病”患者。结合该患者病史、症状如弛张热、大汗、腰骶关节痛、脾大、肝功能异常、阳性体征及辅助检查,目前考虑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名布鲁菌病或波浪热,是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发、易变慢性等。布氏杆菌为革兰阴性的短小球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故临床标本培养至少要观察2~4周。该菌可分为6型,其中羊型对人的致病力最强,该菌在外界环境中的生活力较强,在干燥土壤中可生存数月,在皮毛中可生存3~4个月,在乳类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致病主要与活菌及其内毒素有关。病原菌主要是通过皮肤及消化道黏膜进入人体,偶可通过呼吸道黏膜及眼结膜,饮用被污染的水亦可受染。病原菌自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后,先在局部淋巴结内繁殖。以后或被消灭或在淋巴结内形成病灶。当病灶内的病原菌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即冲破防御系统而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毒血症等急性症状。血液中的病原菌易被单核-巨噬细胞所吞噬并被带到肝、脾、骨髓等处形成新的病灶。这些病灶中的病原菌又可多次进入血流而引起临床症状的反复加重,形成波浪式热型。病原菌的各种抗原还可以使人致敏,引起各种变态反应性病变,这在慢性布氏杆菌病的发病原理中尤为重要。
, 百拇医药
    急性期临床表现为:①发热、多汗,典型热型为波浪型,此型目前已较少见。最常见的是长期不规则的低热和弛张热。②关节炎:主要见于大关节炎,常呈游走性。③生殖系统症状:男性患者可发生睾丸炎,常为单侧。女性患者可发生卵巢炎、输卵管炎。④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神经痛,为神经根或神经干病变所致,以腰骶神经根受累为多,肋间神经与坐骨神经也常被侵犯。⑤淋巴结与肝脾肿大。急性期应与病毒感染、风湿热、伤寒、结核、黑热病等鉴别。一般多采用抗菌药物联合疗法和多疗程疗法。常用者为抗革兰阴性杆菌的药物,特别是能进入细胞内的有效。继续抗炎对症治疗。该患者因腰痛多次就诊骨科、神经内科,来我院前从未测量体温,故今后应注意反复、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以免误诊、漏诊。

    后记:转传染科继续静滴利复星联用爱大抗炎。2007年7月5日布氏杆菌抗体1:400阳性;2007年7月9日2次血培养(送检时间07年6月25、26日)可见布氏杆菌,药敏试验发现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药物敏感。该患者2次血培养阳性,故布氏杆菌病诊断明确。药敏试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故治疗效果好。出院后2月随访,体温降到正常,右下肢肌力逐渐恢复正常,腰痛明显减轻,口服保肝药物治疗,随访。, 百拇医药(高 谦)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