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0年第42期
编号:11979987
沈炎南胸痹治验(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0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42期
     宗气内虚为本,气滞痰凝血瘀为标

    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一条就开宗明义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沈氏认为,“责其极虚”四字就一语道破了胸痹病之根本所在,然而历代医家对此四字不甚重视。虚是胸痹之本,可以说,无虚不成胸痹。但,到底是什么虚?沈氏认为应当是指宗气而言。气为阳,故上焦阳虚当是指胸中之宗气而言,宗气虚不足以行呼吸,故见气促短气;无力推行营血,则血脉瘀滞。气血不通,故胸痹而痛。由此可见,宗气虚是胸痹发病之始因。然上焦宗气之虚,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下焦阳气虚衰,从而出现肾阳虚的证候。另一方面,上焦宗气虚弱,每每影响到肺之宣布,津液失于敷布而亏乏,并影响营血之生成,如此则导致阴液亏虚。

    沈氏指出,把胸痹笼统地归结为阳虚阴乘,是失之片面的。临床上属气阴两亏的胸痹患者很常见。而阳虚患者中,亦以阴阳两虚者居多。纯粹的阳虚阴寒内盛患者相对就比较少一些。

    胸痹是胸中之病,心肺居于胸中,故胸痹之病变脏腑是以心肺为主,心主血,肺主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辅之官,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故治疗胸痹不能单独局限于心与血,而应心肺并重,气血同治。

    胸痹虽为上焦之病,但与中、下焦之脏腑亦有关系,如脾气虚衰,失于健运,痰浊内生,上入于肺,可影响肺之宣布;内入巍脉,可阻碍营血之运行。现代医学冠心病、血脂增高者多与脾失健运有关。肾藏人之元阴、元阳,故宗气虚进一步发展,可致肾阳亦虚;心肺之阴虚,进一步发展亦可致肾阴亦虚,故胸痹日久不愈的患者,多易见于元阴元阳两亏之候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