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9年第8期
编号:13415742
脑梗死新TOAST分型与中医中风病诊断(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第8期
     3 討论

    疾病是正邪斗争、正不敌邪的结果,是人体内外环境动态平衡失调或曰脏腑阴阳失调所表现出来的病因病机变化的全过程,不同的疾病各具其固有的特点与规律,同时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不同的疾病各具不同的病因病机、疾病性质和病位、传变趋势,各具其独特的临床症状体征,并藉以与类似的其他疾病相鉴别。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病之总者谓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病名是疾病特征及其规律的体现,确定中医病证名,对认识疾病,指导临床诊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病名是对病证的高度概括,在揭示疾病本质,鉴别不同病种的同时,也反映不同时期医学发展的水平[12]。既往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更多侧重于临床症状及体征,而没有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技术,使得中风病诊断标准的适用性及可操作性受到业内外人士的质疑[8]。中医中风病和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在疾病编码上共用一套密码,即两者的等同关系一直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不少学者通过研究中风病和西医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发现两者并不完全等同[6,7-13]。本研究有80例脑梗死患者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眼斜”等五大主证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不符合现有中风病诊断标准,而被排除在现有的中风病范畴之外。对大量这类表现不符合现有中风病诊断标准但经CT/MRI等检查能确诊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