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9年第8期
编号:13416341
徐寒松教授运用黄芪治疗消渴病临证经验(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第8期
     【摘 要】 中药黄芪在消渴病的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文章介绍徐寒松教授运用黄芪遣方用药治疗消渴病的经验,为消渴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芪;消渴病;气阴两虚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6-0075-03

    消渴病是指因先天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外感六淫等原因导致燥热偏盛、阴津不足,引起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的病证[1]。消渴病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与糖尿病相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徐寒松教授研读古籍二十余载,对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诊治经验颇丰,尤善“以补治消”,善用黄芪治疗消渴,效果确切,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总结如下。

    1 消渴病的病因病机

    “消渴”之名始于《内经》,古籍中亦有“消”、“消中”、“消瘅”等病名。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内经》早已有明确的阐述。《素问·风论篇》曰:“风者,善行而数变……其热也,则消肌肉。”论述外感六淫可生消渴。《素问·奇病论》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转为消渴”;《素问·通评虚实论》亦提及:“凡治消瘅……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特别指出饮食不节、喜食甘美是导致消渴病产生的重要病因之一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