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19年第11期
编号:13442471
模因论视角下壮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英译探究(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第11期
     2 模因论与壮医治则翻译

    壮医的治则是壮医在治疗疾病遵循的基本准则。医者以治则为依据,采取多种具体的诊疗方式。例如,医者想要为患者调气,可以采取针灸,也可以通过药物或者气功等其他方法。壮医的治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调气、解毒、补虚、疏通、固摄、平衡阴阳、调理气血、兼顾标本、三因制宜[7]。

    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所包含的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两部分内容,分别从读者期待和译者专业素养两方面对壮医治则翻译提出翻译要求。首先,译文应满足读者期待。中国民族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因而对海外读者有着吸引力,这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机遇,但是源语读者和目的语读者在意识形态、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上存在巨大差距,这对于民族医药文化“走出去”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译者需要对读者群体进行精准定位,以满足读者对于译文的期待。译者应当从文学作品海外接受效度的角度进行衡量,恰当地选取合理的翻译策略,让海外读者走近中国文化,实现文化交流的双向往来。其次,译者素质关乎译文质量,译文质量关乎发行效果。民族医药文化想要在国际传播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从译者专业素质的角度把关,通过提升译者专业水平,使得译文的水准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3 壮医药文化传播困境

    3.1 文献研究不足 首先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4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