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202
编号:13510680
文化视角下“坐月子”相关研究概况(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2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02
     可见,人们对传统“坐月子”期间的习俗主要有3个方面的研究,研究角度为通过收集产妇问卷资料、传统文献资料分析传统“坐月子”习俗内容的合理与不合理,是否继承等方面进行。

    2 饮食调理

    我国妇科病证食疗文献非常丰富,其内容包含中医妇科的经、带、胎、产、杂病等[12]。许多食物具有药食同源的双重作用,可以调理产妇的身体,预防产后病。通过研究药食同源的食材、药材、药膳及临床感官评定结果,疗效反馈等,可以归类分析“坐月子”期间防治产后病的饮食[13]。“坐月子”期间的饮食行为对产妇康复极为重要,饮食调理应以精、杂、稀、软为原则,合理安排每日进餐次数;合理的“忌口”[14]。

    中医认为健康的状态是阴阳调和,如果阴阳失调就会生病,而阴阳也是相对而言,有时候可以发生转化。乔安娜等[15]认为从怀孕到生产是从阳转化为阴的一个过程,怀孕时是阳(精力旺盛)的状态,而在分娩后,妇女变得虚弱,转化为阴的状态,人们围绕着“坐月子”的许多饮食习惯是为了恢复阴阳平衡。故食物的阴阳属性就显得重要了,但食物也具有阴阳的相对性所以很难区分。陈允斌[16]从食物的寒热之性、食物含水分的多少(水 火)、喜动的动物和喜静的动物、食物的味道(按升降沉浮来分)等四个方面进行简单区分。文伟[17]也提到阳性食物具有温热的特点,阴性食物具有寒凉的特点。总之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