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202004
编号:13846317
气血辨证纳入八纲辨证体系之刍议(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004
     2 提出气血辨证纳入八纲辨证体系

    2.1 提出气血辨证纳入八纲辨证体系的医家 近现代提出将气血辨证纳入八纲辨证体系的医家有:施今墨、秦伯未、关幼波、颜德馨等医家。

    施今墨(1881-1969),浙江萧山人,原名毓黔,字奖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在临床实践中总结,认为八纲辨证并不完善,气血是人体的物质基础,十分重要,应当补充到八纲之中。从而提出了十纲辨证,即“以阴阳为总纲,表里虚实寒热气血为八纲”[3] 。

    秦伯未(1901~1970),名之济,字伯未,号谦斋,一生著有多部医学著作,是中国近代著名中医学家。秦氏勤于著述,医文并茂。秦伯未无论辨证还是论治均重视病因,认为“求因”是根本的解决方法,所论病因除了六淫七情之外,还包括人体正气和病邪两方面。在《十四纲要辨证》一文中提出了风、寒、暑、湿、燥、火、疫、痰、食、虫、精、神、气、血14个纲,每个纲里又提出主症和兼症,对每个主症又列出主症治法并处以方药。根据其治法和方药的确立可以看出,其治疗疾病除了针对14纲要所列的病因之外,还依据八纲中寒热、虚实的偏盛偏衰,真正提及脏腑为数不多。

    关幼波(1913~2005),原名关霦。中医学家,在中医内科、妇科、儿科以及外科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多年从事肝病的临床及理论研究,比较全面地总结了中医治疗肝病的临床经验。首先把中医学术与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