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身科学》 > 2012年第1期
编号:12143695
静以养心(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健身科学》 2012年第1期
     在熙熙攘攘的红尘之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清醒地思考众人的盲目,理智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这就是“从静中观物动,自闲里看人忙”。

    宇宙大道,人生至理,只有在宁静涵养下的心灵才能体会。正如水,只有平静时才能映照日月的光辉。

    ——编者

    养心明理

    心灵修为的最高境界

    人要想在心灵的修为上有所成就,就要在“静”字上多下些工夫。

    古人教人“打扫心地,于静中养出端倪”,即是要人摒除一切杂念,于静中养出一个模样、一个风度、一个气象,不落凡俗,直超圣域。在静定的修炼中,可以使人转愚为智、转迷为悟、转凡为圣。

    千百年来,学者们一直把静坐或静养当做必不可少的功夫之一。为此要做两件事,一是静坐和静养,二是在生活中践履书本上所学的东西。其中静坐和静养在他们看来尤其重要。孔子的学生曾子提出“定、静、安、虑、得”的思想;三国时的诸葛亮则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箴言;到了唐宋时期,新儒家学者把佛教中的静坐之法借鉴、吸收并加以改造,形成了一个日趋成熟的静坐传统。不仅儒家,道家同样注重静养。老子的《道德经》就有“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之说。庄子也极为推崇“虚静”,声称“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他还认为圣人之心正是通过虚静,才达到了像明镜一样洞察秋毫的境地,照彻宇宙。

    在熙熙攘攘的红尘之中,能保持一颗安静的心,清醒地思考众人的盲目,理智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这就叫“从静中观物动,自闲里看人忙”。

    淡泊和宁静的人,从眼前看可能很平凡,但是如果从人生的历史长河中来看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