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夏医学》 > 2008年第5期
编号:11707536
阿片类药物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日 《华夏医学》 2008年第5期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心肌保护;预处理

    中图分类号: R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5-1032-03

    自从1986年Murry[1]等首次报道多次短暂的缺血能使心脏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产生 较强的耐 受力,且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由此提出了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P )的概念。在以后的实验中人们发现多种预处理方法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保护作 用,其中药物预处理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应用药物预处理防治心肌缺血再灌 注损伤成为研究热点。药物预处理是指用药物取代短暂的缺血和再灌注诱导的缺血预处理效 应,即用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自身内源性物质从而对后续损伤产生保护作用。研究表明,由 缺血和大部分药物预处理所导致的心脏保护作用呈现两个时相:即预处理后数分钟就出现、 持续2~3h消失的早期保护作用,称为早期预处理;和预处理后24h再度出现并持续2~4d的 延迟性保护作用,称为延迟预处理。目前已经证实的低剂量亦具有诱导以及保护作用的药物 包括单磷酰脂A、KatpC开放剂、吸入麻醉药和阿片类麻醉药、腺苷等。而在麻醉药预处理中 ,阿片类药物成为除挥发性麻醉药外最有前途的药物,并且吗啡是一种临床应用较早的阿片 类药物。Schultz[2]等的研究表明用3次5mg的吗啡静脉注射每次间隔5min的预处理 ,明显降 低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R)后心肌梗死范围,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相似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