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下半月》 > 202008
编号:13823258
中医阴阳球理论讲座(连载四)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日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2008
     常闻“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如岳美中的“中医治病的巧处在分量上”,用量的大小要因人因病而定,以适合病人的体质和病情为宜,日本人渡边熙氏的“汉药之秘不告人者,即在药量”,这些说法提示,量化是提高中医疗效的重要途径,定性是定量的前提,定量则是在定性基础上的深化。

    4.2.3 历代医案的评价

    医案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连续记录,古往今来,祖国医学给世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医案,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中医医案的起源甚早,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某人某时患某病或愈或不愈的记载,虽然简而未确,但已具备了医案雏形。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医生已有关于疾病名称及治疗结果的记录,据《周礼》记载:“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这是最早的关于医案记录的记载。《左传》及先秦诸子著作中,也有散在的关于医家诊治疾病的记载,均可视为医案之起源。如最早的以情志疗法治疗疾病的案例就是出自《吕氏春秋·至忠》,其记载文挚用盛怒之法治愈齐泯王头痛病的案例堪称典型之作。

    中医医案发展的初始阶段为秦汉至五代时期,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较为完整的是淳于意(仓公)诊籍中的二十五个医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所载扁鹊治赵简子、虢太子、齐桓侯三案是其典型代表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