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200494
心理测量与心理评估(1)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2期
     [编者按]在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地区的教育科研单位或科研课题负责人都热衷于心理测验工作。他们要求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同时我们也发现,各地区、各学校所使用的心理测验量表有很大差异,学生的心理档案也是五花入门。带着许多疑问,我们走访了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心理学系主任方平教授。

    记:方教授,您认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否需要进行心理测验,是否需要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测量,也有必要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但是有两点必须明确:第一,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测量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第二,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指用量表作为工具的测量,对个体的行为加以数量的描述,也包括对个体的心理困扰和行为问题做出诊断、评估,并为个体提供有效的解释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建议。

    记:您提到的诊断和评估是什么意思?是否可以详细地说说?

    方:我这里所说的诊断指心理诊断,评估是指心理评估。

    心理诊断是用心理学方法评定人的心理和行为,它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心理诊断的对象既包括在心理或行为方面存在缺陷或障碍的人,也包括心理正常的人。这一点同医学诊断不一样,医学诊断的对象仅指患有某种疾病或具有某些疾病症状的病人。心理诊断除了要对心理缺陷者进行分析、鉴别外,还负有对正常个体或群体的测查评估的任务。

    第二,心理诊断是在多层次、多维度上进行的,因而运用系统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获取较全面的诊断结果具有重要作用。心理诊断常用的方法除了心理测验以外,还有观察法、会谈法、个案法等。

    第三,在心理诊断中,不宜简单地套用医学诊断方法进行非此即彼的类别划分,而应根据被诊断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小心谨慎的推断与预测。

    第四,心理测量是心理诊断的重要手段,心理评估在诊断过程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心理诊断离不开心理测量,心理评估在诊断中的作用又明显地大于心理测量。因为测量的目的无非是为评价者提供依据。只有把测量与评估有机地结为一体,诊断过程才能显现出应有的价值。

    心理评估是指根据心理测验或其他方法所搜集的资料、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这些资料、信息作价值判断的过程,即对个体心理和行为所进行的评价。心理评估包括对个体信息的收集,对心理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确定,对心理或行为问题的诊断,对个体行为的详细描述、解释和评价等。

    无论是心理测量,还是心理诊断,都必须高度重视心理评估。人是非常复杂的,仅凭一次测量所得到的一堆数据,是很难对个体做出准确评价的。评估过程往往强调几种不同的评估方法结合使用,采取“成套评估”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对个体行为做出准确的描述和恰当的评价。

    记:您认为需要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心理测量,那么具体该如何实施呢?

    方:心理测量是一个过程,对中小学学生实施心理测量不能只是停留在测验上,每一次测量都应当完成心理测量的全过程。

    第一步,要明确心理测量的目的。一般来说,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测量方法或测量工具。

    第二步,全面收集与个体有关的资料、信息。目的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根据目的去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信息。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尽可能地了解个体的基本背景资料,如身心健康史、与遗传有关的家族病史、家庭环境、重大生活事件等。资料收集越充分,对以后的诊断、评估越有益。资料可以通过会谈、观察、心理测验、个案分析等方法获取。会谈是收集资料的最基本的渠道之一。通过会谈可以直接了解到当事人的背景资料和问题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对当事人进行观察,从而获得包括行为表现、情绪状态、身体动作、言语特点等信息。如学生当前生理、心理状态如何,学生当前的行为反应是否异常或独特,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学生的人际关系如何等。也可运用心理测验的方法,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特征,获取可靠的资料。此外,案例和作品分析等也可以提供有益的信息。

    第三步,综合分析资料、信息。当资料收集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就需要对其进行综合分析。首先,要对资料的真实性进行评估。只有保证资料尽可能的真实,才能避免在其他环节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分析和综合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即把当事人放到其生活环境中考察,从多方面因素人手,在整体上把握和探讨其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二是具体化原则,即在分析综合过程中要找到外显的表层问题和内隐的深层问题,尽可能地从质和量两方面作具体分析,为干预目标的建立和干预技术的选择提供基础。

    第四步,诊断与评估。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综合,干预者可以初步判断当事人心理问题的大致类型:是属于行为方面的,情感方面的,还是认知方面的。当然,也有可能是以某方面问题为主,伴随有其他问题,如学习困难伴随记忆减退,社交恐怖伴随焦虑抑郁等等。确定问题类型后,还要分析问题是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还是器质性因素造成的。如发现一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就可以从是否智商低,是否学习动机有问题,是否学习方法不正确,是否学习习惯不良,是否有家庭原因,是否有特殊事件的影响等方面人手。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对这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行为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解释,也才能有针对性地向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建议。

    记:据我了解,各学校更愿意对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大多使用瑞文智力测验。您对此有何建议?

    方:目前,我国常见的智力量表有:中国比奈智力测验量表。此量表由北京大学吴天敏教授于1982年第三次修订。适合于2~18岁儿童。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R)中国修订版。由首都师范大学林传鼎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主修,适合于6~16岁少年儿童。还有你提到的瑞文标准推理测验量表,这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李丹教授等人修订的,本测验适用于5岁半以上儿童到成人。由于瑞文标准推理测验量表使用了图形的方式,克服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制约,适用范围广,而且适合团体测验,所以,人们愿意使用。

    对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一定要慎重。如果是为了教师的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是必要的,也是有帮助的;如果只是为了淘汰一些所谓弱智的学生,或者只是为了把所谓弱智的学生都分到一个班,或是为了便于教师发奖金,我看还是不进行智力测验好。绝对不能把智力测验作为一种“量刑工具”,一次智力测验得分低,是不能证明这个学生智商低的。

    现在许多学校都愿意使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量表,从名称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是一种推理测验,换句话说,它测量的是一个人的推理能力。目前,人们更重视的是智力成分的发展,如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思维的创造力等。以往人们重视认知,现在则更重视经验和社会适应。以往人们重视智力的内部结构,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像力、注意力等,现在则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人有多种智力,有数学一逻辑智力,语言智力,视觉一空间智力,身体一运动智力,音乐智力,情绪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等。单靠一个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测不准其他智力的。 (心 策)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