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200033
“非典”提醒我们要加强健康教育(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2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6期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从人们的心理行为反应中,我们不难看到,人们渴望健康的迫切心情,也可以看到,人们对健康教育的期待。“非典”提醒我们,要全面加强健康教育。

    一、“非典”唤醒了人们的健康意识

    当“ 非典”刚刚被发现的时候,人们不知道它有多么危险,以为就是一般的疾病。没有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结果导致给“非典”患者诊治的医生、护士们被感染和“非典”的快速蔓延。当人们意识到它的危险时,迫切希望能够得到专家的指导。

    当科学研究发现“ 非典”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主要靠近距离接触、空气飞沫、排泄物传染,并提出了“勤通风、勤洗手、勤洗脸、勤消毒”等预防措施的时候,在“非典”比较严重的城市里,人们在家里做到了进门洗手、饭前洗手,做到了室内通风、定时消毒,人们外出时做到了戴口罩、分餐吃饭、不随地吐痰等,“非典”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政府采取了果断措施,提出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防治措施,当疑似病人及与他们接触的人员被隔离的时候,当有些楼舍、有些区域被封闭的时候,人们都能够坦然接受。在“非典”时期,人们通过电视、电话、网络等进行健康咨询,人数之多异乎寻常。这些都说明,人们都珍爱生命,渴望健康,关心健康。从人们主动追求健康的行为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得到健康方面的知识。

    “ 非典”让人们认识到:健康是人的基本人权,它与人的“生命、财产”一样不容侵犯。健康是每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因此要求个体具备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是提高活动效率和生活质量,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的前提条件。健康不仅仅是个体的一种需求,也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社会由人构成并通过个体发挥作用,人是构成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因此,社会必然要通过个人的健康来支持,以保证社会健康稳定地发展,这样维护和保证社会的健康也就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不仅要提高健康的社会地位,而且在价值取向上需要培养人们共同的社会健康观。

    “ 非典”唤醒了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提醒人们要加强健康教育。我们应当以此为契机,依据健康的完整涵义开展健康教育,即要从生理、心理、伦理等方面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以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环境健康等。

    二、“非典”提醒我们要加强卫生健康教育

    早在1989年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提出:“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在这方面,我们所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少了。在大众看来,似乎只有“艾滋病”、“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对付的办法似乎只有远离。无知往往是感染传染病、造成传染病流行、对传染病感到恐惧的主要原因。对“非典”的恐惧就是无知的集中表现。也有一些人对“非典”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是掉以轻心,认为“非典”离自己很远,在我国染上“非典”的人不过才几千人,即使在广东、北京等“重灾区”,染病者的比例也不过才万分之一。于是,他们我行我素,满不在乎,根本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还有些人则很悲观,认为“非典”病毒种类繁多,人类根本不可能战胜它。在他们看来,“非典”是不可控制的,“非典”是不可战胜的。对“非典”的轻视和悲观失望也是无知的表现。

    在和平建设时期,对人的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可能就是传染病,对付传染病的最好办法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所以,要通过宣传教育普及防治传染病方面的知识。我们不能总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做法,“艾滋病”来了就谈“艾滋病”,“非典”来了就谈“非典”。我们要让人们知道传染病的种类、危害、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等,使人们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染病,以科学的方法预防传染病。让人们了解战胜任何一种传染病都需要时间,让人们知道新的传染病还会不断出现,但也要让人们相信,只要采取科学方法,就可以防止传染病的扩散,把传染病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只要依靠科学力量,人类最终会战胜任何一种传染病。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抵抗各种疾病侵袭的身体条件,体育是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措施。体育借着运动行为的培养和锻炼来达到健康的目的。体育作为达到健康目的的手段,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对心理素质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所以,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社会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使学生和人民群众都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耐力。

    文明卫生的习惯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要加强卫生健康教育,让人们知道遗传与身体健康,营养与身体健康,运动与身体健康,睡眠与身体健康,休闲与身体健康,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心理与身体健康,性健康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教育和训练,使人们养成自觉锻炼身体和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具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基本的安全保健常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教育和训练,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维护身体健康,具有比较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三、“非典”提醒我们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非典”比较严重的城市,人们普遍感到恐惧,于是出现了各种应激性行为反应。

    一是害怕。害怕“非典”,担心自己染上“非典”,于是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用药皂洗手,喝预防性药水,带预防性药袋,用香或醋熏蒸房间,用消毒液对物品进行消毒等。

    二是恐慌。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许多人不知所措,于是有些人匆忙逃离“疫区”,更有一些城市曾一度出现抢购药品、生活必需品的现象。

    三是怀疑。怀疑周围的人是“非典”病人,不敢与任何人来往;怀疑空气中充满了“非典”病毒,不敢出门;怀疑自己染上了“非典”,稍有不适就觉得自己得了“非典”。

    四是焦虑。对“非典”过于紧张,形成不良心境,整日愁眉不展,以至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影响了人际交往。

    五是烦躁。在“非典”时期心烦意乱,烦恼不安,苦恼、烦闷,甚至寝食难安,以至无法与他人正常交往,无法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整日无所事事,百无聊赖。

    在“非典”时期,也有少数人对“非典”极度恐惧,以至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恐怖症。恐惧性情绪反应是正常人一种情绪反应。它具有自我防护,回避外界危害,保证人类生命安全的心理防卫功能,人皆有之。因此,日常生活中出现恐惧心理和相应情绪反映应是正常现象。例如,对黑暗、僻静处、高空环境、蛇虫猛兽等,人们皆有类似反应,这不应视为恐怖症。多数人对“非典”的情绪反应也是如此。但的确有些人则不然,他们对“非典”产生了异乎寻常的恐怖情绪,而且明知不对,不必紧张,却产生严重的恐怖心理,并伴有严重的回避反应,他们恐惧紧张,局促不安,手足无措,想方设法力图加以回避,脱离现场,躲避人群,故是一种心理疾病。

    强迫症。在“非典”时期,人们害怕感染而洗手,不愿别人碰触自己的衣服、用品和身体等类似的现象,程度不严重,重复次数不多,就不构成强迫症。而有些人则反复洗手,反复洗衣服,反复消毒,对这些不由自主的重复行为已经感到很苦恼,但就是不能自行摆脱和排除,这就是强迫症。 (王希永 门广瑞)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