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3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199997
台湾学生需要具备十项基本能力(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7期
     六、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的能力

    指认识并尊重不同族群文化,了解与欣赏本国及世界各地历史文化,并认同世界为一整体的地球村,具有相互依赖、互信互助的世界观。

    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为奠立学生社会行动力的基础,使学生对所处社会具有好奇心以及自觉能力,愿意不断更新对社会的认知,并且随时关心社会中的重要问题,对社会未来发展产生关注。能包容异己,接受不同的意见,也能致力发展社会共同的价值观。能分别从个体的观点以及社会整体的观点来进行思考判断。能务实地妥善处理人际及族群间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能珍惜文化遗产,选择适切的文化生活,谋求文化的融合与再造。能察觉个人及他人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生态的持续发展负有责任感。愿意和平地处理冲突情境,体认不同见解差异与对社会的贡献。具备为自己、为他人谋求福祉的技能与自信。具备社会正义感,积极投入社会关怀行动等。

    七、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指具备规划、组织的能力,且能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增强手脑并用、群策群力的做事方法,积极服务人群与国家。

    第一个层次是学习如何去获取知识,包括:了解要解决的问题;了解自我在解决问题时,知识层面的不足之处;掌握学习与记忆的策略;建立学习技巧;将上述的技巧实践于生活之中。

    第二个层次是如何将所学的抽象知识转化为生活方案与实际执行,包括:了解个人是否缺乏相对应能力;了解与克服内在心理因素,如恐惧失败,恐惧成功带来的责任与压力,恐惧实作带来的工作量,拒绝被他人支配,自我欺骗,拒绝面对现实,自卑,欠缺自信等潜在的心理防御动机;建立新的行为习惯,取代拖延不实行的习惯;设定各个阶段可以达成的目标,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等。

    第三个层次是动机层次,包括:建立自信心,对自我有正面的概念,觉得自己可以做好某件事物;避免学习挫败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建立在面对挑战时,具有我会,我可以,我知道如何做,我要做的自我概念。

    八、运用科技与信息的能力

    指正确、安全和有效地利用科技,搜集、分析、研判、整合与运用信息,提升学习效率与生活品质。

    运用科技的能力,包括:认识科技的演进历程及其对个人、家庭、环境、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影响;认识现代主要科技领域之系统、资源、程序及产品;能以各种方式表达科技的创意和构想,并能进行科技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运用信息的能力,包括:了解信息科技的发展、应用和影响;具备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知识和技巧;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资料分析、处理、编辑、建档、管理等能力;熟悉计算机网络通讯的概念和操作;具备使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资源搜寻所需资料的能力。

    九、主动探索与研究的能力

    指激发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能于生活中。

    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是以生活领域中的某一主题或生活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为对象的,包括主动学习,主题探索,专题研究等三个方面。

    主动学习是指能主动或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对学习活动表现出好问、怀疑、追根究底、锲而不舍、证实想法、专注、勤勉、接纳、自信、想像、创意、批判思考、解决问题的毅力、喜欢与人互动、负责任等主动学习的态度。

    主题探索是指有计划的搜集资料,展现所知,亲身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统整化、乡土化、生活化、活动化、合作化、多元化等特点。学生依据兴趣、专长选择适合自己潜力发展的探索主题,如各学习领域的主题探索,综合性的主题探索,自由性的主题探索等。

    专题研究能力属于高层次的分析、归纳、组织和统整能力。经过指导、训练,学生要掌握专题研究的步骤及方法、技能。会选定研究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学校的校园,或者是在报纸、杂志及电视报道的信息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阅览相关文献:在确定研究问题后,知道搜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利用网络搜寻最新的信息。会提出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对于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能提出待答问题;对于相关性研究、因果性研究或验证性研究,能提出研究假设。会定义研究变项:针对研究中所涉及的变项加以界定。会进行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对象的抽选、研究方法的选用、研究工具的编制、研究步骤的决定以及数据的处理方式等。会选择或编制研究工具:如选择或编制观察量表,选择或编制问卷,选择或编制测验等。会搜集资料: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途径,如观察、网络查询、邮寄问卷、电话访问、晤谈、测验、文档资料等。会分析资料:对搜集来的原始资料做进一步分析、描述、解释。会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包括研究问题的叙述、文献探讨、研究方法与设计、研究结果的分析讨论等。

    十、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养成独立思考及反省的能力与习惯,有系统地研究问题,并能有效解决问题和冲突。

    解决问题是将先前获得的知识或旧有经验,应用到新的或不熟悉的情境的历程,至少包含五个步骤:了解与思考、探究与计划、选择策略,寻找答案,以及省思与扩展问题。不同阶段对学生有不同要求。

    在了解与思考阶段,必须了解问题,要有批判的思考。注意到问题的所有条件,了解目标状态,分开问题的各部分条件,评估现有知识与问题的关系等。

    在探索与计划阶段,能分析资料,去除干扰解题的因素,找出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根据问题的目标采取行动,明确采取行动的方向或重点等。

    在选择策略阶段,知道如何去选择一个合适的策略,选择何种策略,如辨识型式、往后推导、猜测与检验、实验或仿真、化简或扩张问题、列方程式等。对所选择的策略能够进行适当的修正。

    在寻找答案阶段,即实施所拟定的计划,校正每一个执行步骤。在执行计划时,能评估计划的相关性、适当性及结构性。能利用计算机或其他科技去解题,能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去解决特殊问题。

    在省思与扩展问题阶段,要校核结果,融合论证,能把结果或方法应用到别的问题。要进一步思考,有没有更简便的解题方法与解题途径?

    独立思考是学生个别从事学习和合作式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认识到,独立思考与解题是学习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发现问题、表征问题、抽象化及一般化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选择适当的解题策略或方法,学会监督、反省、评估整个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等。

    台湾的课程改革以基本能力为核心架构,以培养学生具备十项基本能力为最终目标。为此,在七大学习领域中都以十项基本能力为框架,把十项基本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各个学习领域之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则强调尊重个性发展,激发个人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适应现代生活所需要的十项基本能力。 (心 策)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