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05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3199505
对话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依据和要求(2)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5期
     1.具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教学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心理科学、教育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与众多学科有密切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除了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内容、原则等有透彻了解外,还应精通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掌握普通心理学和普通教育学,了解生理学和社会学等邻近学科的知识。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为指导,注意研究西方各流派的哲学思想,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复杂科学原理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现象,总结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合理继承心理健康教育传统,从中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理论与理念,用以指导解决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只有这样,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才会对答自如、得体并具可信度,因此,教师应时时意识到一种危机,清醒地明白自身要不断完善,要不断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扩展深化。

    2.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道德水准

    对话式心理健康教育一改教师问学生答的单项输出模式,师生间、生生间多边互问互答,特别注意把学生由被动受问者转变为主动发问者,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主意愿和自我发现的积极表达者。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发问的时间和条件,并指导学生学会在对话、阅读、思考中发现问题、捕捉问题、表达问题,逐步提高发问的质量和水平,要鼓励学生善于怀疑和质疑,勇于提出与教师或教材不同的看法来。这样,活跃跳动的思维活动往往会令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属于教学内容范围,有的超出了范围;有的是意料之中的,有的是意料之外的;有的是共识性的,有的是争议性的,等等。面对学生诸多问题所进行的归纳和解答,无疑是对教师理论功底和知识水平的检验,对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挑战,尤其是对教师的思维灵活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对教材和学科知识的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种形式最忌也最易流于哗众取宠,所以对教师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要求更高于其他的教学形式。

    3.要有很高的对话艺术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讲演、叙述、图示、问答、讨论等)调节控制课堂气氛。既要活又不能俗,过于严肃,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从而抑制学生的思维、情感;过于随便,虽易使课堂气氛活跃,却难以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起不到教育作用。

    教师要注意对话交流中的语气、声调、音量,讲求对话交流的语言艺术。 言为心声,这说明语言是人内在心灵的反映。教师与学生实现内在情感沟通的媒介恰恰正是语言。这就需要语言表达能够符合人的内在情感,符合人的感情交流。要运用亲和的活生生的生活语言,体现口头语言短句多长句少、单句多复句少的特点,让学生听得明白、听得真切。

    教师要注意表情、体态等无声语言的恰当运用。无声语言形象生动,具有丰富的直接传情达意的功能,但不能过多运用无声语言,更不能全使用无声语言。因为它容易使课堂成为无声电影的表演,使学生思维迟钝、情绪压抑,且不易达到心灵对话的教育效果。

    (三)操作要领: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对话有多种形式,除“教师个体—学生群体”、“教师个体—学生个体”的师生对话外,还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生生对话交流方式,特别学习小组形式的对话是对话展开中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为此,要注意以下问题。

    1.合作小组的人数及组成方法

    国外研究一般建议4~6人为一组人数,根据我国大班教学的实际,也可以考虑6~8名学生分为一组。一般而言,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易组织。有时,也可根据内容需要采取其他形式,如同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组成一组,把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学生与不积极的学生组成一组等。

    2.合作小组遵守的规则

    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主持人、检查员、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决议和编写小组报告)、总结人(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 、激励者、协调者等,其中,前四个角色必须保证,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防止“搭便车”情况出现。

    3.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

    可以正面传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或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如“自我介绍—介绍他人”、“注意听他人讲话”、“鼓励他人参与—对鼓励参与的应答”、“询问原因—提供原因”、“说服他人”等。又如让习惯于夸夸其谈占去大部分讨论时间的学生担任记录员,使其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又懂得自我控制发言时间的必要性;让爱调皮、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的学生担任组织者,使其既学会协调矛盾和冲突,又能够矫正自己干扰合作学习的行为。

    (四)效果评估:档案袋教学评价

    实践表明,档案袋评价方法是凸显参与者自我审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一种评价模式,完全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对话—生成”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

    1.档案袋的主要内容

    “对话—生成”模式的档案袋,又称学生心理成长档案袋,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学生基本情况,如学籍情况、家庭情况、本人成长情况等。二是量化材料收集。为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心理特征,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学生的个性、气质和学习适应性等情况。常用的心理测验有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像力等在内的智力测验;也有包括个性、性格、气质、兴趣等在内的非智力发展状况测定。三是“非量化”材料的收集,它包括心理测试材料之外的所有非量化材料。这部分材料主要是围绕心理对话的话题而展开,一般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信息法、个案分析法等形成材料,主要体现在对话式心理作业本和小组记录本上。对话式作业本,既是学生心理现状的反映本,又是教师授课话题的根据本,还是教学效果的评价本,更是师生心灵对话、不断提升心理素质、完善自我的交心本。小组记录本,不仅记录本组的讨论情况,还可将组际交流中的突出观点与问题、疑惑记录在内。四是心理咨询个案材料。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学生的各种临床疾病,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早发现、早咨询、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心理测量量表可供选择的有:《大学生健康调查表》(UPI);《心理健康状况临床诊断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心理咨询记录一般包括:咨询时间、主诉内容、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疏导措施及效果评价等。

    2.档案袋评定

    借助学生心理成长档案袋,根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可对“对话—生成”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起始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

    起始评价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之前,通过《自我评价量表》或其他心理测验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行为问题,包括对学生能力、个性特点、各种优点和缺点、各种心理或行为问题类型等的识别。其目的是把握学生所具有的不同学习准备状态,就能力 、兴趣、性格和心理问题,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裴利华 史春宜)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