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3196558
精读 从文字走向生命(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的主要思想是任何习得的行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各方面——特别是他人、群体、文化规范或组织机构影响的结果。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大致有三种机制:联想、强化与模仿。人们可以通过联想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强化可以使某种行为出现或不出现,通过模仿榜样学会某种态度和行为。

    认知理论认为,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加工层次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加工越细越深,学习效果就越好。“听过了,忘记了;看过了,有数了;做过了,记住了。”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鉴于这两种理论,本人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重视精读,强化学生的精读行为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极为积极的意义。从学生层面来说,在阅读过程中联想、强化、模仿三种学习机制的运行是一个自我的、积极的螺旋上升过程。学生在读中分析,在读中品味,在读中领悟,从作品中吸取营养,滋润生命。特别是对其中一些词语、句子、片段进行精读,把其中的精华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成为生命的重要部分,从而化作生命的动力。这是在阅读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因素。

    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学过程的管理,如作业管理、制度管理,强化和模仿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用正确有效的方法,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这是在阅读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在因素。

    如果把精读与写读书随笔结合起来,大脑对阅读对象的加工层次会更深、更细,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从中不仅可以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中写作,在积累语言中发展思维,还可以把阅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感性阅读中作出理性的思考,在外化的表达中内心受到教育,使精读从文字走向生命。也就是说无论在文字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和生命层面学生都会有所收获,只是因个体的知识经验不同,收获的侧重点不同,收获的大小不同。本文试从三个层面——文字的精读、精神的精读和生命的精读谈谈阅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在文字的精读中发展思维

    读懂文字是阅读的第一层面。通过对作品语言的理解,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从中分析、对比,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各种信息,再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作一些理性的思考。这种以语言带动思维运转,又以思维促进语言发展的阅读,在学生的随笔中可以得到明显的印证。

    1.在词句的理解中发展形象思维

    如一位学生在阅读《老人与海》时,对“太阳开始刺眼的时候,他就把草帽拉到眉棱骨上,到这会儿帽沿箍得脑门儿怪疼的。他也觉得口渴,便小心保持绳子原来的状态,跪下来尽量朝船头爬,又伸出一只胳膊够着了水瓶,揭开盖子喝了点儿”这段话写下了这样的随笔:

    这段话是对老人的动作描写。“太阳开始刺眼的时候”写出了时间,也是他拉帽子的原因。“拉”是他的行动,可见他在很认真地钓着鱼。从“到这会儿帽沿箍得脑门儿怪疼的”可以知道草帽很紧,说明老人的生活条件简陋,也反映了他钓鱼的认真;不顾草帽箍得脑门儿疼,表明他仍专心致志。“觉得口渴”说明老人钓鱼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便小心保持绳子原来的状态,跪下来尽量朝船头爬,又伸出一只胳膊够着了水瓶,揭开盖子喝了点儿”很细致地描写了老人口渴取水瓶揭盖子喝水的过程。从“小心保持绳子原来的状态”可以看出老人是多么地小心翼翼,他害怕鱼会逃走。“跪”、“爬”、“ 够着”、“揭”、“喝”这一连串动作很细致,很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从“跪下来尽量朝船头爬”可见老人很小心,使动作幅度做到最小。“又伸出”紧紧地连接上一个动作,是老人小心翼翼的进一步描写。“点儿”能看出老人喝得很少,这里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感觉鱼儿马上要上钩了,得赶快回到原位,继续观察动静;二是他要用这水来维持几天的生活,得节约一点。这段话写出了老人钓鱼的专心、用心,写得细腻、生动、形象。

    2.在文字表达中培养逻辑思维

    有位学生读了冰心的《儿童文学全集》,对句子“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的随笔是这样写的:

    这段话写得好,实在好!为什么?三个年龄段的植物有三个不同的品质,而这三个品质是青年人必须拥有的。青年人应该发展自己,贡献自己,牺牲自己。小草必须发展自己才能开出花儿;花儿必须贡献自己,让蜜蜂采蜜,才会结出果子;果子必须牺牲自己,才能给别人幸福、快乐、健康!那青年人呢?这对他们又有什么意义?处在不成熟时期的青年应该发展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在社会上有用的人。之后,开始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最后,他们的牺牲不是像常人那样的生老病死,而是有意义的牺牲,这才可贵!句中表达的层次非常清楚,层层紧扣,连贯自然,同时借小草、花儿和果儿来告诉青年应该怎样做,既生动形象,又富有哲理。

    二、在精神的精读中陶冶性情

    精神的享受是阅读的第二层面,读者置身于作品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受。形形色色的作品更丰富了读者的精神世界:我们有时折服于保尔·柯察金坚强不屈的品质,有时感动于海伦·凯勒的顽强意志,有时钦佩鲁滨逊不畏艰难的毅力;有时随作品陶醉于黄果树瀑布下,漫步于蒙古大草原,纵横海底两万里……精神的享受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1.沉浸于景物的美,提升美感

    有位学生读了《鸟的天堂》,不禁发出感慨:一读《鸟的天堂》的开头,就觉得这篇文章很不错。夕阳西下,荡舟水面,令人产生无穷的暇想。旁边有一棵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真是非常的美,是一种宁静的美。宁静到让人不忍去破坏,任这船在水面上静静地漂啊漂……

    2.融入人物的情,发展道德感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这个句子让一个五年级的读者发出强烈的声音:

    祥子变了,变成了一个低等车夫。读到这里,我心里只有一种感觉,用一个字来形容:悲!旧中国怎么会如此腐败。旧社会这张血盆大口吞噬了穷人,甚至让祥子——体面,耐劳,认真的祥子也无法逃避、挣脱它。是它改变了祥子的人生道路,然后堕落,堕落……祥子其实还是很有忍耐力的。第一次他攒钱买车被逃兵抢走,他没有跌倒,继续攒钱买车,但钱又被侦探抢了。之后,虎妞跟他结婚,不久难产而死。祥子绝望了,但遇到曹先生,并谈妥带小福子来,但小福子又不堪重负自杀了。祥子的心理终于崩溃了,最终沦为低等车夫。这是一部悲剧小说,是社会硬生生地把穷人稍有起色的生活权利给剥夺了。我只能为旧中国悲哀,为旧中国穷人的命运悲叹!

    3.折服于事情的理,培养理智感

    “突然,一个男人扛着梯子出现了,梯子架到墙上,人钻进火海中。他再次出现时,手里抱着小女孩儿。把孩子交给下面迎接的人群,男人消失在夜色之中。” 这是美国作家安妮·尼尔森《爱的故事》中的一个句群。有一位男生的随笔如下:

    一连串娴熟的救援动作,在我们的脑海中还来不及勾勒出一幅动画,救援就结束了,男人也消失了。当我们回过头再寻找那一刻时,会发现那个男人有伟大的爱。让我们重温那一刻。首先文章介绍一个陌生的男子出现了,还带着救援用的梯子,第一想法是他是来救小女孩了。然后是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架梯子,钻火海,抱女孩,递女孩。然后消失。真是做了好事不留名,而且是救人一命的头等善事。他不要报酬,不要褒奖,更不要社会的关注,只要小女孩活着。他是冒死去救人的,他有被火烧伤的可能性,他的生命会受到威胁。是什么驱使他冒死去救一位非亲非故的小女孩?是爱!对生命的爱,无比真挚的爱,可以通达心灵的爱。 (王雪英)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