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193171
中小学心理教师作用发挥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5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10期
     展状况,既而通过直接干预,即通过建议、制定、实施和评价个别性教育计划、咨询与其他各种提高应对能力的训练项目来促进个体或团体功能的发展;还可通过间接干预,即通过学校人员在职培训、家长教育培训与咨询等活动,提高学校教职工、家长与社会机构的教育服务和儿童关怀的功能。何海英等人对“中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干预的对照研究”显示,SCL-90干预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8.99%,对照组为18.11%,两年后分别为9.57%和16.12%,干预组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降低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各因子分除焦虑、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外,其余各项因子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因子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干预能有效减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干预性心理辅导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危机干预。心理危机,是指当人们面临突发事件或重大生活逆境时,如天灾人祸、亲人死亡等所出现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心理方面的功能的失衡。在中小学校园里同样存在着一些危机事件,除了上面所说的几项原因外,人际关系、情感问题、环境适应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冲突也能引发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因心理危机引发的心情焦虑、紧张、失眠、空虚感、不能专心学习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是目前中小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主要原因。由于心理危机是靠自身无法应付的困境,因此,来自外界的积极主动的危机干预、危机控制是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人或群体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一种必然的应对策略。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包括个别咨询辅导和团体行为训练两种。对于那些心理困扰较为严重的学生主动约请或由他人陪同到心理咨询中心进行个别谈话,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帮助或心理干预,实行动态管理;对具有同类问题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进行团体训练,帮助他们及时解开“心结”,掌握心理调控技巧。同时还要与存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辅导员、朋友、同学乃至家长沟通,指导他们在该学生周围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帮助该学生走出心理阴郁,起到朋辈互助作用。对干预中甄别的确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及时告之家长转诊,进行有效治疗。

    三、优化学校心理环境

    学校环境主要是指文化心理环境。许多事实表明,学生的人格特征的形成与学校环境的熏陶是分不开的。例如,一个升学竞争气氛浓厚的学校环境,其学生中厌学、过度焦虑、情绪困扰的比例往往较多。一个民主、开放、宽松的学校环境,其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创造意识往往较强。

    如何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环境?这种学校环境氛围是渗透在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渗透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之中的。这就需要心理教师能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日常管理提供指导、参谋、咨询和决策服务,使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更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如制订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评估体系;参与学校规划决策和政策制订,防范有损学生心理健康的规章制度及行政措施出台;运用心理学的技术和理论帮助学校科学地设置课程,制订教学计划,确立教学目标和管理目标等。心理教师还必须全面地熟悉和了解学校的德育目标,并能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有效地使用心理辅导的理念、知识和技能,对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进行建议、协调和服务,保证其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四、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学校更为持久和深远。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家庭心理辅导,优化家庭教育生态环境。家庭心理辅导是指,学校指导家长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辅导活动,如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具体包括:指导家长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问题,了解心理保健常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生态环境,具体包括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提倡正确的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重视父母的榜样示范;指导家长如何关心子女的学业,具体包括建立适当的教育期望,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心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调节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五、教育科研的策划与实施

    学校心理教师还应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发展规划,参与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相关课程,用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技术为课题研究及实施提供指导和服务,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和培训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王宏方认为,从有助于心理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心理教师实际上是一种超越了传统教师角色的新型教师。关于心理教师作用的发挥,北京清华附中的赵庆刚校长说:“没有心理教师,短期来看,学校的工作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和损失,但其后果可能在一段时期后显现出来,影响可能也非常大。因为学生的成长经历、个性差别很大,有个别学生可能出现一些特殊的问题,需要心理老师的特殊辅导。否则一旦发生恶性事件,不仅学生和学生家庭痛苦,学校也承受不了随之而来的各种压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理教师是在为学校“守大门”。如果说教师的任务是“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任务就是“助学”。学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心理教师的服务与支持。

    心理教师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其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心理学服务机构的建设,更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李士江等人的研究表明,学校的支持态度对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极其重要,没有学校的支持就没有心理辅导师资专业化的发展,也就没有心理辅导的发展。所以,学校尤其是校长,首先应切实理解心理辅导工作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以及素质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研究与指导。从长远来看,只有在学校中创设一个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环境,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机构,促进心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充分满足心理教师的合理需要,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才能使这支队伍不断得到巩固和壮大,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健康、顺利地发展。 (徐颖哲 李玉荣 王春玲 孙永旭)
上一页1 2